[1] |
张英豪, 赖锡军, 张琳, 姚昕, 邓焕广.
风浪作用下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的影响——以太湖中两种典型沉水植物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441-44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14
|
[2] |
王志力, 耿艳芬, 陆永军, 莫思平, 季荣耀.
基于广义垂线坐标系的三维非结构数学模型及其在珠江口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6): 882-89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6.012
|
[3] |
徐慧, 杨姝君.
太湖平原圩区河网演变模式探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366-371.
|
[4] |
胡开明, 逄勇, 王华.
太湖湖体总氮平衡及水质可控目标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55-562.
doi: CNKI:32.1309.P.20120501.1617.003
|
[5] |
申秋实, 邵世光, 王兆德, 范成新.
太湖月亮湾湖泛发生过程模拟及水土物化性质的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5): 710-719.
|
[6] |
路娜, 胡维平, 邓建才, 翟淑华, 周小平, 陈效民.
引江济太对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413-420.
|
[7] |
王鹏, 王胜艳, 郝少盼, 姚琪, 汤露露.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沉积物的再悬浮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399-404.
|
[8] |
陆桂华, 马倩.
太湖水域“湖泛”及其成因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38-442.
|
[9] |
李一平, 逄勇, 罗潋葱.
波流作用下太湖水体悬浮物输运实验及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701-706.
|
[10] |
假冬冬, 邵学军, 王虹, 周刚.
考虑河岸变形的三维水沙数值模拟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11-317.
|
[11] |
假冬冬, 王博, 周刚, 邵学军.
边墩纵向宽度对回流长度的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814-820.
|
[12] |
张运林, 秦伯强.
梅梁湾、大太湖夏季和冬季CDOM特征及可能来源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15-423.
|
[13] |
祝令亚, 王世新, 周艺, 阎福礼, 杨龙元.
应用MODIS影像估测太湖水体悬浮物浓度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44-450.
|
[14] |
朱广伟, 秦伯强, 高光.
强弱风浪扰动下太湖的营养盐垂向分布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75-780.
|
[15] |
李一平, 逄勇, 陈克森, 彭进平, 丁玲, 金鹰.
水动力作用下太湖底泥起动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70-774.
|
[16] |
朱广伟, 高光, 秦伯强, 张路, 罗潋葱.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14-719.
|
[17] |
俞宏, 蔡启铭, 吴敬禄.
太湖水体吸收系数与散射系数的特征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46-49.
|
[18] |
张运林, 秦伯强, 陈伟民, 杨顶田, 季江.
太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47-453.
|
[19] |
马生伟, 蔡启铭.
浅水湖泊风生流的迎风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70-75.
|
[20] |
陈俊合, 陈小红.
水库三维Fe、Mn迁移模型——阿哈水库实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