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科翰, 徐梦珍, 张晨笛, 王兆印.
阶梯-深潭结构对沟道稳定性的作用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6): 978-98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6.012
|
[2] |
白涛, 慕鹏飞, 张明.
高含沙河流的低温输沙效应——以黄河上游巴彦高勒站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194-20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05
|
[3] |
罗铭, 黄尔, 王协康, 杨奉广.
山区卵砾石河道水流阻力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404-41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10
|
[4] |
左利钦, 陆永军, 朱昊.
波流边界层水沙运动数值模拟——Ⅲ.底部高含沙层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6): 810-8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6.005
|
[5] |
罗铭, 张焕, 丁锐, 黄尔, 杨奉广.
山区阶梯式河道水流阻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719-7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12
|
[6] |
申冠卿, 张原锋, 张敏.
黄河下游漫滩高含沙洪水滩槽界定及泥沙时空沉积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641-65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1
|
[7] |
李文杰, 李娜, 杨胜发, 王涛.
基于挟沙力的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726-73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10
|
[8] |
夏军强, 张晓雷, 邓珊珊, 李洁.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过程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86-69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10
|
[9] |
杨青远, 周苏芬, 卢伟真, 王协康.
明渠交汇水流阻力对平面二维数值模拟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36-242.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3
|
[10] |
徐光来, 许有鹏, 王柳艳.
基于水流阻力与图论的河网连通性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776-781.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800.017
|
[11] |
曲璐.
高坝工程总溶解气体过饱和与水体含沙量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839-843.
|
[12] |
胡德超, 赵维阳, 钟德钰, 张红武.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在三维水流模型中的时间阻力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18-823.
|
[13] |
陈丽萍, 蒋军成, 韩冬梅.
丁坝浑水水流环境下污染物三维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66-372.
|
[14] |
胡旭跃, 刘斌, 曾光明, 程永舟, 李冬.
植物粗糙度对明渠水流阻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72-377.
|
[15] |
M. ASIM, 王龙, 李丹勋, 王兴奎.
浅水流动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78-382.
|
[16] |
廖建华, 许炯心, 杨永红.
黄土高原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160-170.
|
[17] |
唐洪武, 闫静, 吕升奇.
河流管理中含植物水流问题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85-792.
|
[18] |
陈雄波, 唐洪武, 丁大发.
用模式分类方法区分高、低含沙水流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00-505.
|
[19] |
陈国祥, 姚文艺.
降雨对浅层水流阻力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6, 7(1): 42-46.
|
[20] |
王兆印, 黄金池, 刘树棠.
高含沙分层流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2, 3(2): 96-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