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帮, 李志威, 胡旭跃, 游宇驰, 田世民.
黑河高曲率弯道形态特征时空变化与横向迁移速率
. 水科学进展,
2023, 34(4): 622-63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3.04.014
|
[2] |
南军虎, 马保泰, 王煜搏, 牛争鸣, 洪镝.
水平旋流消能工水力学研究方法适宜性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90-39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11
|
[3] |
杨元平, 曹颖, 杨利, 李浙江.
闸下变动水位的船闸输水水力学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 76-8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1.009
|
[4] |
钟强, 陈启刚, 曹列凯, 李丹勋, 王兴奎.
高坝泄洪水面曲面及流速场的原型测量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829-83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9
|
[5] |
罗永钦.
高水头泄洪底孔水力学研究方法适宜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2): 265-27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2.015
|
[6] |
李超, 李畅游, SHEN Hung Tao.
弯道取水口河冰运动特性及导冰筏优化设置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233-238.
|
[7] |
王军光, 李朝霞, 蔡崇法, 王玉华, 张国彪, 马仁明.
坡面流水力学参数对团聚体剥蚀程度的定量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02-508.
doi: CNKI:32.1309.P.20120501.1617.012
|
[8] |
罗永钦, 刁明军, 何大明, 白绍学.
高坝明流泄洪洞掺气减蚀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110-116.
doi: CNKI:32.1309.P.20120104.2014.011
|
[9] |
肖培青, 郑粉莉, 姚文艺.
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流态及水力学参数特征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36-240.
|
[10] |
刘晓东, 姚琪, 薛红琴, 褚克坚, 胡进.
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85-893.
|
[11] |
胡德超, 赵维阳, 钟德钰, 张红武.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在三维水流模型中的时间阻力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18-823.
|
[12] |
潘成忠, 上官周平.
不同坡度草地含沙水流水力学特性及其拦沙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4): 490-495.
|
[13] |
胡艳芬, 余明辉, 吴卫民.
变态对河工模型中弯道水流相似性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63-67.
|
[14] |
范杰, 王长德, 管光华, 崔巍.
渠道非恒定流水力学响应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55-60.
|
[15] |
李艳玲, 华国春, 张建民, 杨永全.
多股水平淹没射流水力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761-766.
|
[16] |
沙海飞, 吴时强, 陈振文.
泄洪洞整体三维紊流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07-511.
|
[17] |
宋志尧.
罗索夫斯基弯道环流公式的统一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218-221.
|
[18] |
华祖林.
湍流模型在环境水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403-412.
|
[19] |
吴福生, 程和森, 李樟苏, 杜效云.
高坝泄流雾化环境污染原体观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89-196.
|
[20] |
刘维平.
水电站进水口快速闸门水力学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4, 5(4): 309-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