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铭江, 黄强, 畅建霞, 黄生志, 郭爱军.
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过程与维度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775-79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14
|
[2] |
钟平安, 唐洪武.
淮河中下游洪涝综合治理的思考与初探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746-75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11
|
[3] |
骆文广, 杨国录, 宋云浩, 陆晶.
再议水库生态环境调度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317-3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7
|
[4] |
朱磊, 田军仓, 孙骁磊.
基于全耦合的地表径流与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322-3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03
|
[5] |
高超, 陈实, 翟建青, 张正涛, 刘青.
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36-44.
|
[6] |
陈炼钢, 施勇, 钱新, 栾震宇, 金秋.
闸控河网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I.理论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534-541.
|
[7] |
陆桂华, 何健, 吴志勇, 杨扬, 黄嘉佑.
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异常水汽输送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11-17.
|
[8] |
窦明, 左其亭, 胡瑞, 李桂秋.
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48-254.
|
[9] |
董增川, 卞戈亚, 王船海, 李大勇.
基于数值模拟的区域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184-189.
|
[10] |
刘玉年, 施勇, 程绪水, 栾震宇.
淮河中游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177-183.
|
[11] |
陆桂华, 吴志勇, 雷Wen, 张建云.
陆气耦合模型在实时暴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847-852.
|
[12] |
吴时强, 吴修锋, 周辉, 童中山, 杨锋, 余松.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洪水调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96-202.
|
[13] |
王西琴, 刘昌明, 杨志峰.
生态及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与前瞻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507-514.
|
[14] |
沈坩卿.
论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走水利绿色道路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3): 260-264.
|
[15] |
欣金彪.
淮河流域防汛实时水情信息传输系统
.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88-291.
|
[16] |
窦贻俭, 杨戊.
曹娥江流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60-267.
|
[17] |
谈佩文, 王船海, 顾大辛, 李光炽, 周奕梅.
淮河中游洪水演进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6, 7(2): 124-129.
|
[18] |
华元渝, 吴京燕.
水利工程对白暨豚生态环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183-189.
|
[19] |
刘熔.
淮河临淮岗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2, 3(2): 128-135.
|
[20] |
方子云.
环境水利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 水科学进展,
1990, 1(1): 5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