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国安, 李志威, 黄河清, 刘晓芳.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干旱区河流地貌演变——以塔里木河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183-19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03
|
[2] |
贾瑞亮, 周金龙, 高业新, 周殷竹, 李阳, 栗现文.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初步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44-5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06
|
[3] |
史文娟, 马媛, 徐飞, 王全九.
不同微尺度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空间变异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585-593.
|
[4] |
周宏飞, 肖祖炎, 姚海娇, 李莉, 李原理.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树枝状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6): 771-777.
|
[5] |
凌红波, 徐海量, 刘新华, 张青青, 傅荩仪, 白元.
新疆克里雅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63-568.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251.014
|
[6] |
余世鹏, 杨劲松, 刘广明.
易盐渍区粘土夹层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495-501.
|
[7] |
梁犁丽, 王芳, 汪党献, 王浩.
乌伦古湖最低生态水位及生态缺水量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470-478.
|
[8] |
刘普幸, 姚晓军, 张克新, 霍华丽.
疏勒河中下游胡杨林土壤水盐空间变化与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359-366.
|
[9] |
邓铭江.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748-756.
|
[10] |
李琴, 陈曦, Frank Veroustraete, 包安明, 刘铁, 王金林.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反演与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01-207.
|
[11] |
于瑞宏, 许有鹏, 刘廷玺, 李畅游.
应用多光谱遥感信息反演干旱区浅水湖泊水深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111-117.
|
[12] |
黄粤, 陈曦, 包安明, 刘铁, 冯先伟.
干旱区资料稀缺流域日径流过程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32-336.
|
[13] |
徐英, 陈亚新, 王俊生, 刘全明.
农田土壤水分和盐分空间分布的指示克立格分析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477-482.
|
[14] |
胡和平, 汤秋鸿, 雷志栋, 杨诗秀.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40-145.
|
[15] |
邓铭江, 郭春红.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文与水资源问题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819-823.
|
[16] |
王浩, 秦大庸, 郭孟卓, 王建华.
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与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689-694.
|
[17] |
汤秋鸿, 田富强, 胡和平.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Ⅱ模型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46-150.
|
[18] |
张丽, 董增川, 赵斌.
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45-748.
|
[19] |
胡安焱, 高瑾, 贺屹, 于延凤.
干旱内陆灌区土壤水盐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726-729.
|
[20] |
吕殿青, 王全九, 王文焰.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的研究现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10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