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

曾燕 邱新法 刘昌明

曾燕, 邱新法, 刘昌明.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32-640.
引用本文: 曾燕, 邱新法, 刘昌明.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32-640.
ZENG Yan, QIU Xinfa, LIU Changming. Distributed modeling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4, 25(5): 632-640.
Citation: ZENG Yan, QIU Xinfa, LIU Changming. Distributed modeling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4, 25(5): 632-640.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30529;4117507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曾燕(1972- ),女,吉林安图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气象、资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E-mail:jlzengyan@sina.com

  • 中图分类号: P339

Distributed modeling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1
  • HTML全文浏览量:  28
  • PDF下载量:  77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4-01-14
  • 刊出日期:  2014-09-25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30529;41175077)
    作者简介:

    曾燕(1972- ),女,吉林安图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气象、资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E-mail:jlzengyan@sina.com

  • 中图分类号: P339

摘要: 针对传统区域蒸散计算模型中净辐射及其各组成要素的计算直接采用国外经验公式或点上观测资料空间内插的不足,利用基于中国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的净辐射及其各组成要素的计算公式和遥感反演的地表反照率,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考虑地形起伏和下垫面多样性等地表非均匀性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了黄河流域净辐射及其各组成要素的分布式模拟;在印证流域尺度存在蒸散互补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将净辐射、气温、水汽压等系列要素分布式拟合结果与基于区域蒸散互补理论的AA(Advection-Aridity model)模型耦合,实现了黄河流域蒸散量的分布式模拟。与基于水量平衡的黄河流域多年平均蒸散量空间分布图对照表明,二者趋势分布吻合很好,分区验证的最小相对偏差为1.14%,最大为26.80%,全流域平均相对偏差为1.50%,且分布式蒸散拟合结果更加细致地体现了蒸散量的空间变化情况。集成的区域蒸散分布式模型,以蒸散互补理论为基础,考虑了区域蒸散对近地层大气的反馈作用,仅以数字高程模型和常规气象站观测数据为输入项,应用方便。

English Abstract

曾燕, 邱新法, 刘昌明.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32-640.
引用本文: 曾燕, 邱新法, 刘昌明.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32-640.
ZENG Yan, QIU Xinfa, LIU Changming. Distributed modeling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4, 25(5): 632-640.
Citation: ZENG Yan, QIU Xinfa, LIU Changming. Distributed modeling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4, 25(5): 632-64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