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国如, 罗海婉, 陈文杰, 潘健.
广州东濠涌流域城市洪涝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643-65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04
|
[2] |
赵刚, 徐宗学, 庞博, 姜其贵, 孟德娟.
基于改进填洼模型的城市洪涝灾害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1): 20-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1.003
|
[3] |
高超, 陈实, 翟建青, 张正涛, 刘青.
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36-44.
|
[4] |
王昊, 许士国, 孙砳石.
扎龙湿地参照作物蒸散发估算的经验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246-251.
|
[5] |
方红远, 甘升伟, 余莹莹.
区域供水系统干旱历时特性综合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95-101.
|
[6] |
方修琦, 陈莉, 李帅.
1644-2004年中国洪涝灾害主周期的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656-661.
|
[7] |
陈添宇, 陈乾, 李宝梓.
用卫星资料反演中国西北地区东部蒸散量的遥感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834-840.
|
[8] |
陈玉林, 韩家田.
半干旱地区洪水预报的若干问题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12-616.
|
[9] |
赵建世, 王忠静, 翁文斌.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供水评价方法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29-234.
|
[10] |
郭占荣, 韩双平.
西北干旱地区凝结水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623-628.
|
[11] |
李永康, 陈方维, 马开玉, 陆菊中.
长江中下游夏季特大旱涝预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66-271.
|
[12] |
冯利华, 许晓路.
金衢盆地旱涝统计特征初步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84-88.
|
[13] |
张家诚.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分评价问题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44-47.
|
[14] |
何秉宇.
干旱地区河流动态水质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38-43.
|
[15] |
喻光明.
江汉平原渍涝灾害遥感的初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4, 5(1): 64-70.
|
[16] |
高国栋, 翟盘茂.
长江流域旱涝典型年大气水汽输送
. 水科学进展,
1993, 4(1): 10-16.
|
[17] |
陈家其.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历史根源及治水方略
. 水科学进展,
1992, 3(3): 221-225.
|
[18] |
郭其蕴, 沙万英.
本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变化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65-70.
|
[19] |
黄嘉佑.
北京地区季节旱涝长期变化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59-64.
|
[20] |
贺勤, 吴晓东.
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1, 2(4): 232-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