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幸农, 牛晨曦, 假冬冬, 应强.
流滑型窝崩水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1): 112-11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1.012
|
[2] |
原文林, 宋汉振, 刘美琪.
基于随机雨型的山洪灾害预警模式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515-52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07
|
[3] |
彭清娥, 刘兴年, 黄尔, 赵明辉.
四川紫色土区强降雨情况下泥沙输移突增的临界条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204-21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07
|
[4] |
侯精明, 郭凯华, 王志力, 荆海晓, 李东来.
设计暴雨雨型对城市内涝影响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820-8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03
|
[5] |
谢颂华, 涂安国, 莫明浩, 刘苑秋.
自然降雨事件下红壤坡地壤中流产流过程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26-53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09
|
[6] |
余斌, 朱渊, 王涛, 朱云波.
沟床起动型泥石流的10 min降雨预报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347-35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06
|
[7] |
王小燕, 王天巍, 蔡崇法, 谢德体.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89-195.
|
[8] |
陈书军, 陈存根, 曹田健, 侯琳, 李荣华, 张硕新.
降雨特征及小气候对秦岭油松林降雨再分配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4): 513-521.
|
[9] |
蔡燿隆, 邱奕儒.
城区雨洪利用策略及雨洪滞蓄系统容量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41-345.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7
|
[10] |
胡伟贤, 何文华, 黄国如, 冯杰.
城市雨洪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137-144.
|
[11] |
朱元骏, 邵明安.
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779-787.
|
[12] |
杨传国, 余钟波, 林朝晖, 郝振纯, 王振龙, 李敏.
基于TRMM卫星雷达降雨的流域陆面水文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461-466.
|
[13] |
诸葛小勇, 郁凡.
利用FY-2C双光谱图像反演白天像素级逐时雨强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607-613.
|
[14] |
郭洁, 李国平, 黄文诗, 陈娇娜, 郝丽萍, 杨东.
不同类型降雨过程中GPS可降水量的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763-768.
|
[15] |
黄振平, 沈福新, 朱元甡, 王道席.
基于雨洪预报信息的防洪决策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499-503.
|
[16] |
刘贤赵, 康绍忠.
黄土区坡地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的滞后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56-60.
|
[17] |
杨扬, 张建云, 戚建国, 岳智慧.
雷达测雨及其在水文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92-98.
|
[18] |
岑国平, 沈晋, 范荣生.
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41-46.
|
[19] |
白宪台, 王军文, 崔远来, 雷声隆, 宋卓勋, 张瑞生.
城市河道雨洪系统优化运行规则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41-347.
|
[20] |
彭素琴, 杨兴国, 柯晓新, 张旭东.
甘肃河东地区降雨特征分析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1): 7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