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子龙, 孙昌鸿, 姜秋香, 刘传兴, 单家珣.
中国东北三省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23, 34(3): 360-37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3.03.004
|
[2] |
刘向培, 佟晓辉, 贾庆宇, 辛卓航, 杨剑刃.
1960—2017年中国降水集中程度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10-1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02
|
[3] |
陆彦, 周倪凯, 陆永军.
不同渗流强度对明渠水流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230-23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10
|
[4] |
李麒崙, 张万昌, 易路, 刘金平, 陈豪.
GPM与TRMM降水数据在中国大陆的精度评估与对比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03-31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1
|
[5] |
刘少华, 严登华, 王浩, 李传哲, 秦天玲, 翁白莎, 邢子强.
中国大陆流域分区TRMM降水质量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639-65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01
|
[6] |
任国玉, 柳艳菊, 孙秀宝, 张莉, 任玉玉, 徐影, 张华, 战云健, 王涛, 郭艳君, 陈峪, 唐国利, 郭军.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Ⅲ. 趋势变化原因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327-34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01
|
[7] |
任国玉, 战云健, 任玉玉, 陈峪, 王涛, 柳艳菊, 孙秀宝.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I.气候学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299-31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01
|
[8] |
张光辉, 田言亮, 王电龙, 严明疆, 王金哲.
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2): 227-23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2.010
|
[9] |
李兰海, 尚明, 张敏生, AHMAD Sajjad, 黄粤.
APHRODITE降水数据驱动的融雪径流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53-59.
|
[10] |
姚惠明, 吴永祥, 关铁生.
中国降水演变趋势诊断及其新事实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1-10.
|
[11] |
姚允龙, 吕宪国, 王蕾, 于洪贤.
气候变化对挠力河径流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765-770.
|
[12] |
张光辉, 费宇红, 严明疆, 刘中培, 王金哲.
灌溉农田节水增产对地下水开采量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50-355.
|
[13] |
张文纲, 李述训, 庞强强.
青藏高原40年来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168-176.
|
[14] |
姜光辉, 吴吉春, 郭芳, 李华举, 孙海龙.
森林覆盖的喀斯特地区表层岩溶带的产流阈值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72-77.
|
[15] |
李艳红, 李栋, 范静磊.
含淹没植物河流水流紊动强度最大值及其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06-710.
|
[16] |
张杰, 李栋梁, 何金梅, 王小燕.
地形对青藏高原丰枯水年雨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319-326.
|
[17] |
张光辉, 费宇红, 刘克岩, 王金哲.
华北平原农田区地下水开采量对降水变化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43-48.
|
[18] |
杨建强, 罗先香, 高振会.
GIS支持下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动态影响的定量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58-362.
|
[19] |
朱文彬, 樊国瑞.
石家庄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4, 5(4): 293-902.
|
[20] |
郭其蕴, 沙万英.
本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变化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6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