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柴朝晖, 方红卫, 王茜, 刘同宦, SONG Yunhao.
水流和电解质对黏性泥沙絮凝沉降影响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285-29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14
|
[2] |
王浩, 李丹勋, 陈启刚, 王兴奎.
基于图像处理的明渠紊流近壁区条带结构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2): 257-26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2.014
|
[3] |
赵春雷, 邵明安, 贾小旭.
黄土高原北部坡面尺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布与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6): 806-815.
|
[4] |
柴朝晖, 杨国录, 王茜, 余明辉.
紊流对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08-814.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7.011
|
[5] |
黄粤, 陈曦, 包安明, 刘铁, 冯先伟.
干旱区资料稀缺流域日径流过程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32-336.
|
[6] |
王龙, 李丹勋, 杨胜发, 钟强, 王兴奎.
采样频率及样本容量对明渠紊流统计值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626-631.
|
[7] |
张金凤, 张庆河, 卢昭.
颗粒沉降的格子Boltzmann模拟与PIV实验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480-484.
|
[8] |
李如忠, 王超, 汪家权, 钱家忠, 金菊良.
基于未确知信息的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35-39.
|
[9] |
杨中华, 槐文信.
采用RNG紊流模型计算静止环境中圆形负浮力射流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60-764.
|
[10] |
胡四一, 施勇, 王银堂, 吴永祥.
长江中下游河湖洪水演进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78-286.
|
[11] |
程永光, 索丽生.
直接计算压力场的Lattice Boltzmann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45-50.
|
[12] |
程永光, 索丽生.
计算明渠非恒定流的一个Lattice BGK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362-367.
|
[13] |
任理, 李保国, 叶素萍, 杨立国.
稳定流场中饱和均质土壤盐分迁移的传递函数解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07-112.
|
[14] |
肖勇, 金忠青.
固壁紊流流速分布指数型公式和阻力规律——(Ⅱ)过渡区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64-68.
|
[15] |
陆永军, 袁美琦.
潮汐河口二维动床紊流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51-158.
|
[16] |
任理, 李春友, 李韵珠.
粘性土壤溶质运移新模型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21-328.
|
[17] |
何秉宇.
干旱地区河流动态水质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38-43.
|
[18] |
肖勇, 金忠青.
固壁紊流流速分布指数型公式和阻力规律——(Ⅰ)粗糙区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48-153.
|
[19] |
曾光明, 卓利, 杨春平, 郭生练.
区域水环境质量灰色模拟、规划和评价研究的进展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348-353.
|
[20] |
赵连白.
淹没丁坝群水力计算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22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