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刚, 董增川, 王海军, 顾世祥, 杨红宣.
冰盖下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3, 34(2): 299-30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3.02.013
|
[2] |
黄科翰, 徐梦珍, 张晨笛, 王兆印.
阶梯-深潭结构对沟道稳定性的作用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6): 978-98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6.012
|
[3] |
李志威, 颜旭, 潘保柱, 余国安, 王兆印.
山区河流河床结构表征新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6): 799-80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6.005
|
[4] |
谭高文, 韩昌海, 余凯文.
低弗劳德数水流二级消力池体型参数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6): 848-85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6.010
|
[5] |
吴永妍, 陈永灿, 刘昭伟.
明渠收缩过渡段流速分布及紊动特性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3): 346-35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3.004
|
[6] |
李文哲, 李志威, 王兆印.
推移质输沙对阶梯-深潭系统消能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3): 338-34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3.003
|
[7] |
张晨笛, 李志威, 王兆印.
碰撞作用下单个阶梯-深潭稳定性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705-71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08
|
[8] |
杨胜发, 张鹏, 胡江, 李文杰, 陈阳.
明渠均匀流Q结构分布及运动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430-43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11
|
[9] |
李志威, 王兆印, 张晨笛, 余国安, 张康, 漆力健.
人工阶梯-深潭破坏案例与稳定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820-8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8
|
[10] |
包为民, 周俊伟, 江鹏, 丁伯良, 王浩.
水位流速耦合演算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795-80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5
|
[11] |
张英豪, 赖锡军.
苦草对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99-10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13
|
[12] |
庞启秀, 白玉川, 杨 华, 张瑞波, 贾志博.
淤泥质浅滩泥沙临界起动切应力剖面确定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49-255.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5
|
[13] |
倪志辉, 宋志尧.
近底层潮流速分布模式比较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89-94.
|
[14] |
彭勇, 张建民, 许唯临, 刘善均, 王韦.
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掺气水深及消能率的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63-68.
|
[15] |
王元叶, 何青.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近底有效流速数据处理初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94-399.
|
[16] |
刘春晶, 李丹勋, 曲兆松, 王兴奎.
过渡区动床明渠流的流速分布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49-54.
|
[17] |
夏卫生, 雷廷武, 赵军, 张晴雯, 高佩玲.
薄层水流速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81-784.
|
[18] |
王玲玲, 严忠民.
石梁河水库消力池强紊动水流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63-367.
|
[19] |
吕贤弼.
移动界面流速的求解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94-100.
|
[20] |
惠遇甲, 胡春宏.
矩形明槽宽深比和边壁糙率对于流速分布和阻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1, 2(1): 2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