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龙, 刘廷玺, 段利民, 张文瑞, 郑国峰.
矿区流域不同水体同位素时空特征及水循环指示意义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5): 805-81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5.010
|
[2] |
张冬冬, 戴明龙, 徐高洪, 邓鹏鑫.
三峡水库蓄水期洞庭湖出湖水量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613-6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01
|
[3] |
张明, 冯小香, 刘哲, 李维娟.
三峡蓄水后洞庭湖水沙环境变化对湖区航道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423-43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13
|
[4] |
张兵, 宋献方, 张应华, 韩冬梅, 杨丽虎, 唐常源.
第二松花江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336-347.
|
[5] |
章斌, 郭占荣, 高爱国, 袁晓婕, 李开培, 马志勇.
用氢氧稳定同位素评价闽江河口区地下水输入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39-548.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251.019
|
[6] |
袁瑞强, 宋献方, 王鹏, 张应华, 王仕琴, 唐常源.
白洋淀渗漏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751-756.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801.020
|
[7] |
郭占荣, 黄磊, 袁晓婕, 刘花台, 李开培.
用镭同位素评价九龙江河口区的地下水输入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118-125.
|
[8] |
孟玉川, 刘国东.
长江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327-334.
|
[9] |
王永森, 陈建生, 汪集旸, 童海滨, 陈亮.
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理论关系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04-208.
|
[10] |
王仕琴, 宋献方, 肖国强, 王志民, 刘鑫, 王鹏.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华北平原降水入渗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495-501.
|
[11] |
罗金明, 邓伟, 张晓平, 李秀军, 孙广友.
冻融季节苏打盐渍土的水盐变化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559-566.
|
[12] |
储开凤, 汪静萍.
中国水文循环与水体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68-474.
|
[13] |
张光辉, 费宇红, 刘克岩, 王金哲.
华北平原农田区地下水开采量对降水变化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43-48.
|
[14] |
张应华, 仵彦卿, 温小虎, 苏建平.
环境同位素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738-747.
|
[15] |
徐海量, 宋郁东, 陈亚宁.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地下水变化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223-226.
|
[16] |
顾慰祖, 陆家驹, 陈廷扬, 徐其高, Norman E. Peters.
中国陆地水元素组成的中子活化分析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35-541.
|
[17] |
田立德, 姚檀栋, 沈永平, 杨梅学, 叶柏生, Atusi. NUMAGUTI, Maki TSUJIMURA.
青藏高原那曲河流域降水及河流水体中氧稳定同位素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06-210.
|
[18] |
齐学斌, 庞鸿宾, 赵辉, 王景雷.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89-94.
|
[19] |
顾慰祖, 刘涌, 贺祥, 邓吉友, 乔茂云.
阿拉善高原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异常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333-337.
|
[20] |
石玉波, 周之豪.
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39-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