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阿拉善沙漠湿沙层水分来源同位素示踪

陈建生 陈茜茜 王婷

陈建生, 陈茜茜, 王婷. 阿拉善沙漠湿沙层水分来源同位素示踪[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96-206.
引用本文: 陈建生, 陈茜茜, 王婷. 阿拉善沙漠湿沙层水分来源同位素示踪[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96-206.
CHEN Jiansheng, CHEN Xixi, WANG Ting. Isotopes tracer research of wet sand layer water sources in Alxa Desert[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4, 25(2): 196-206.
Citation: CHEN Jiansheng, CHEN Xixi, WANG Ting. Isotopes tracer research of wet sand layer water sources in Alxa Desert[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4, 25(2): 196-206.

阿拉善沙漠湿沙层水分来源同位素示踪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4170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建生(1955—),男,江苏泗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同位素水文学研究。 E-mail:jschen@hhu.edu.cn

  • 中图分类号: S124.2;P641.131

Isotopes tracer research of wet sand layer water sources in Alxa Desert

Funds: The study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 2012CB41700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1
  • HTML全文浏览量:  29
  • PDF下载量:  70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7-01
  • 刊出日期:  2014-03-25

阿拉善沙漠湿沙层水分来源同位素示踪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417005)
    作者简介:

    陈建生(1955—),男,江苏泗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同位素水文学研究。 E-mail:jschen@hhu.edu.cn

  • 中图分类号: S124.2;P641.131

摘要: 为弄清阿拉善沙漠湿沙层的水分来源,在该地区进行了人工模拟降水入渗的示踪试验。模拟单次降水量为59 mm,观察剖面最大入渗深度仅为46 cm,这一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降水几乎不能通过沙层入渗到地下水中。对4个沙丘湿沙层剖面中不同深度的含水率、Cl-、δD与δ18O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在蒸发能力极强的阿拉善地区,地下水是以薄膜水的形式,通过蒸发、凝结向地表运动,最终蒸发排泄。泉水、井水、湖水与土壤水中的同位素特征表明具有相同的补给源,均来自于地下水。推断横穿阿拉善地块的杂多-雅布赖断裂带与狼山-日喀则断裂带中可能存在地下水深循环通道,青藏高原河流、湖泊的渗漏水可能是阿拉善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

English Abstract

陈建生, 陈茜茜, 王婷. 阿拉善沙漠湿沙层水分来源同位素示踪[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96-206.
引用本文: 陈建生, 陈茜茜, 王婷. 阿拉善沙漠湿沙层水分来源同位素示踪[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96-206.
CHEN Jiansheng, CHEN Xixi, WANG Ting. Isotopes tracer research of wet sand layer water sources in Alxa Desert[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4, 25(2): 196-206.
Citation: CHEN Jiansheng, CHEN Xixi, WANG Ting. Isotopes tracer research of wet sand layer water sources in Alxa Desert[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4, 25(2): 196-20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