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光辉.
从土壤侵蚀角度诠释泥沙连通性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2): 295-30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2.015
|
[2] |
张光辉.
对坡面径流挟沙力研究的几点认识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151-15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01
|
[3] |
王雪松, 陈曦, 马洪超, 谢永生.
赣北红土区工程堆积体坡面水动力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412-4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09
|
[4] |
张攀, 唐洪武, 姚文艺, 孙维营.
细沟形态演变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4): 535-54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4.007
|
[5] |
肖培青, 姚文艺, 王国庆, 杨春霞, 申震洲.
植被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224-2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07
|
[6] |
张攀, 姚文艺, 唐洪武, 肖培青.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细沟形态演变与量化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51-5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07
|
[7] |
和继军, 宫辉力, 李小娟, 蔡强国.
细沟形成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90-97.
|
[8] |
孙正宝, 陈治谏, 廖晓勇, 王海明.
侵蚀性降雨识别的模糊隶属度模型建立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801-806.
|
[9] |
肖培青, 姚文艺, 申震洲, 杨春霞.
植被影响下坡面侵蚀临界水流能量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29-234.
|
[10] |
于国强, 李占斌, 李鹏, 张霞, 陈磊, 贾莲莲.
不同植被类型的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593-599.
|
[11] |
金鑫, 郝振纯, 张金良, 王加虎.
考虑重力侵蚀影响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257-263.
|
[12] |
张玉斌, 郑粉莉, 武敏.
土壤侵蚀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123-132.
|
[13] |
王文龙, 雷阿林, 李占斌, 唐克丽.
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链垂直带水沙流空间分布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24-28.
|
[14] |
王文龙, 雷阿林, 李占斌, 唐克丽.
土壤侵蚀链内细沟浅沟切沟流动力机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71-475.
|
[15] |
张建云.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547-551.
|
[16] |
唐政洪, 蔡强国, 许峰, 朱远达.
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实验监测及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781-787.
|
[17] |
张光辉.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89-396.
|
[18] |
刘普灵, 武春龙, 琚彤军, 杨明义.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31-335.
|
[19] |
石辉, 刘普灵, 田均良.
土壤侵蚀的中子活化示踪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26-132.
|
[20] |
汤立群, 陈国祥.
坡面土壤侵蚀公式的建立及其在流域产沙计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4, 5(2): 104-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