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晏自立, 徐元, 李丹勋.
推移质翻越低坝输移特性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356-36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05
|
[2] |
徐元, 朱德军, 孟震, 李丹勋.
河床粗化过程中推移质输移特征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39-3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5
|
[3] |
范念念, 聂锐华, 杨克君, 刘兴年, 陈日东.
基于单颗粒受力的均匀推移质颗粒对流和扩散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249-25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0
|
[4] |
王浩, 袁强, 孟震, 龚家国.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推移质运动特征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6): 849-85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6.007
|
[5] |
吴保生, 刘可晶, 申红彬, 周丽艳.
黄河内蒙古河段输沙量与淤积量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311-3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02
|
[6] |
李志威, 王兆印, 李文哲, 张晨笛, 吕立群.
卵石沙洲发育与冲刷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6): 797-805.
|
[7] |
张磊, 钟德钰, 王光谦, 吴保生.
基于动理学理论的推移质输沙公式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92-698.
|
[8] |
陆彦, 陆永军, 李寿千.
渗流边界上推移质输沙率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15-221.
|
[9] |
周刚, 王虹, 邵学军, 假冬冬, 胡德超.
河型转化机理及其数值模拟——Ⅱ.模型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153-160.
|
[10] |
周刚, 王虹, 邵学军, 假冬冬, 胡德超.
河型转化机理及其数值模拟——Ⅰ.模型建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145-152.
|
[11] |
李鹏, 李占斌, 郑良勇.
黄土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过程模拟与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444-449.
|
[12] |
刘春晶, 李丹勋, 曲兆松, 王兴奎.
过渡区动床明渠流的流速分布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49-54.
|
[13] |
赵连军, 谈广鸣, 韦直林, 张红武, 江恩惠.
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计算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55-163.
|
[14] |
杨具瑞, 方铎, 何文社, 刘兴年.
推移质输沙率的非线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36-40.
|
[15] |
李丹勋, 王兴奎, 禹明忠.
悬移质运动增强水流紊动强度的一个必要条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16-419.
|
[16] |
李丹勋, 王兴奎, 禹明忠.
悬移质颗粒运动的脉动强度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46-152.
|
[17] |
洪大林, 朱立俊, 缪国斌, 唐存本.
松性土新开挖河道动床冲刷模型设计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59-63.
|
[18] |
戴申生.
台湾水文科学进展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69-169.
|
[19] |
程年生, 朱立俊.
床面附近泥沙交换率在悬移质输沙计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3, 4(4): 274-280.
|
[20] |
程年生, 朱立俊.
泥沙扬动临界条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22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