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鲍振鑫, 张建云, 王国庆, 贺瑞敏, 金君良, 王婕, 吴厚发.
基于水文模型与机器学习集合模拟的水沙变异归因定量识别——以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4): 485-49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4.001
|
[2] |
薛万云, 吴时强, 吴修锋, 戴江玉, 杨倩倩, 王芳芳.
刚性植被区域床面泥沙起动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849-85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06
|
[3] |
黑鹏飞, 假冬冬, 冶运涛, 周刚, 胡德超.
计算河流动力学理论体系框架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152-16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16
|
[4] |
李文杰, 杨胜发, 付旭辉, 肖毅.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淤积特点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76-68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09
|
[5] |
苗蔚, 陈启刚, 李丹勋, 钟强.
泥沙起动概率的高速摄影测量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98-70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11
|
[6] |
王靖宇, 方红卫, 黄磊, 陈益山, 何国建.
重金属随泥沙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225-232.
|
[7] |
蒋昌波, 陈杰, 程永舟, 邓斌, 隆院男.
海啸波作用下泥沙运动——Ⅲ.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88-94.
|
[8] |
陆永军, 左利钦, 季荣耀, 毛继新.
水沙调节后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18-324.
|
[9] |
窦希萍, 王向明, 赵晓冬.
物理模型变率影响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907-914.
|
[10] |
陆永军, 左利钦, 季荣耀, 张金善.
渤海湾曹妃甸港区开发对水动力泥沙环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793-800.
|
[11] |
解以扬, 李大鸣, 李培彦, 沈树勤, 殷剑敏, 韩素芹, 曾明剑, 辜晓青.
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84-390.
|
[12] |
戴会超, 何文社, 袁杰, 曹叔尤.
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后泥沙冲淤变化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91-695.
|
[13] |
何用, 李义天.
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5): 576-583.
|
[14] |
陈前海, 方红卫, 王光谦.
三门峡库区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输移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60-164.
|
[15] |
何文社, 方铎, 曹叔尤, 杨具瑞, 刘兴年.
泥沙起动判别标准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143-146.
|
[16] |
刘学, 王兴奎, 王光谦.
基于GIS与数学模型集成的泥沙过程可视化分析系统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35-240.
|
[17] |
王士强.
黄河泥沙冲淤数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193-199.
|
[18] |
陈界仁, 陈国祥.
黄河河口段一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297-303.
|
[19] |
黄岁樑, 万兆惠, 王兰香.
泥沙吸附重金属污染物室内静态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4, 5(4): 271-279.
|
[20] |
薛禹群, 谢春红, 吴吉春.
含水层中海水入侵的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2, 3(2): 8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