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栋, 朱勇辉, 李凌云.
三峡建库后沙市—汉口河段悬移质分组冲淤变化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3): 495-50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13
|
[2] |
程海峰, 刘杰, 韩露, 王珍珍, 张国庆, 叶婷婷.
长江口泥沙运动形式分类及对深水航道淤积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5): 754-76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5.006
|
[3] |
李林林, 夏军强, 邓珊珊, 周美蓉, 李志威.
长江中游荆江段非均匀悬沙恢复饱和系数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5): 727-73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5.008
|
[4] |
李文杰, 张凌越, 杨胜发, 杨威, 肖毅, 付旭辉.
三峡库区泥沙絮凝临界条件现场测量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76-8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8
|
[5] |
彭清娥, 刘兴年, 黄尔, 赵明辉.
四川紫色土区强降雨情况下泥沙输移突增的临界条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204-21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07
|
[6] |
付旭辉, 杨胜发.
卵砾石沙波临界水流条件的水槽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379-385.
|
[7] |
庞启秀, 白玉川, 杨 华, 张瑞波, 贾志博.
淤泥质浅滩泥沙临界起动切应力剖面确定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49-255.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5
|
[8] |
聂锐华, 王涛, 黄尔, 刘兴年.
基于等效粒径的无粘性泥沙起动条件对比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84-88.
|
[9] |
周刚, 王虹, 邵学军, 假冬冬, 胡德超.
河型转化机理及其数值模拟——Ⅰ.模型建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145-152.
|
[10] |
李文萍, 曹叔尤, 刘兴年.
泥沙颗粒形状对非均匀沙起动条件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342-345.
|
[11] |
韩其为.
水量百分数的概念及在非均匀悬移质输沙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633-640.
|
[12] |
李冬梅, 金同轨, 王和平, 梅胜, 谭万春.
水力紊动条件对泥沙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402-406.
|
[13] |
赵连军, 谈广鸣, 韦直林, 张红武, 江恩惠.
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计算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55-163.
|
[14] |
聂锐华, 刘兴年, 曹叔尤, 李莉.
无粘性泥沙起动条件对比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5): 584-587.
|
[15] |
李丹勋, 王兴奎, 禹明忠.
悬移质颗粒运动的脉动强度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46-152.
|
[16] |
李丹勋, 王兴奎, 禹明忠.
悬移质运动增强水流紊动强度的一个必要条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16-419.
|
[17] |
张幸农.
水流紊动对泥沙絮凝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6, 7(1): 54-59.
|
[18] |
褚君达.
无粘性泥沙的起动条件
. 水科学进展,
1993, 4(1): 37-43.
|
[19] |
程年生, 朱立俊.
床面附近泥沙交换率在悬移质输沙计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3, 4(4): 274-280.
|
[20] |
郭俊克, 惠遇甲.
Einstein床沙质输移理论的再研究——关于粗颗粒床沙质输沙率的计算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3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