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求稳, 张建云, 莫康乐, 陈宇琛, 关铁生, 王国庆, 林育青.
水电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与调控措施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793-81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15
|
[2] |
骆文广, 杨国录, 宋云浩, 陆晶.
再议水库生态环境调度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317-3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7
|
[3] |
郭利丹, 夏自强, 王志坚.
咸海和巴尔喀什湖水文变化与环境效应对比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764-770.
|
[4] |
马向东, 孙金华, 胡震云.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66-571.
|
[5] |
李爱花, 刘恒, 耿雷华, 钟华平, 姜蓓蕾.
水利工程风险分析研究现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53-459.
|
[6] |
胡和平, 刘登峰, 田富强, 倪广恒.
基于生态流量过程线的水库生态调度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25-332.
|
[7] |
范丽丽, 沙海飞, 吴时强, 周辉, 陈惠玲.
水库深孔挑射出流对复氧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76-180.
|
[8] |
白晓华, 胡维平.
太湖水深变化对氮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727-732.
|
[9] |
邓铭江.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水生态环境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86-591.
|
[10] |
赵西宁, 吴普特, 王万忠, 冯浩.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617-622.
|
[11] |
朱永华, 夏军, 刘苏峡, 贾绍凤, 丰华丽.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49-654.
|
[12] |
肖芳, 刘静玲, 杨志峰.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以北京市六海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81-786.
|
[13] |
翟金良, 邓伟, 何岩.
洪泛区湿地生态环境功能及管理对策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203-208.
|
[14] |
陈鸣钊, 丁训静, 许京怀.
用生态环境再改变理论研究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23-327.
|
[15] |
李继清, 张玉山, 王丽萍, 纪昌明.
应用最大熵原理分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风险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26-630.
|
[16] |
郭占荣, 韩双平.
西北干旱地区凝结水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623-628.
|
[17] |
刘国纬.
关于中国南水北调的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45-350.
|
[18] |
沈坩卿.
论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走水利绿色道路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3): 260-264.
|
[19] |
姜文来.
水资源价值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4): 424-428.
|
[20] |
窦贻俭, 杨戊.
曹娥江流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60-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