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侯时雨, 田富强, 倪广恒.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产输沙和水库拦沙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4): 619-6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4.016
|
[2] |
张光辉.
对坡面径流挟沙力研究的几点认识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151-15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01
|
[3] |
肖培青, 姚文艺, 王国庆, 杨春霞, 申震洲.
植被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224-2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07
|
[4] |
田培, 潘成忠, 许新宜, 杨帆, 李长嘉.
坡面流速及侵蚀产沙空间变异性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2): 178-18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2.004
|
[5] |
张乐涛, 高照良, 李永红, 田红卫.
黄土丘陵区堆积体边坡对上方来水的侵蚀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811-81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7
|
[6] |
李进, 李栋梁, 张杰.
黄河流域夏季有效降水转化率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46-354.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8.016
|
[7] |
于国强, 李占斌, 李鹏, 张霞, 陈磊, 贾莲莲.
不同植被类型的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593-599.
|
[8] |
金鑫, 郝振纯, 张金良, 王加虎.
考虑重力侵蚀影响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257-263.
|
[9] |
王宗志, 王银堂, 胡四一.
水库控制流域汛期分期的有效聚类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4): 580-585.
|
[10] |
李鹏, 李占斌, 郑良勇.
黄土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过程模拟与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444-449.
|
[11] |
薛亚洲, 刘普灵, 杨明义, 琚彤军.
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时空演变的REE示踪技术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74-180.
|
[12] |
丁文峰, 李占斌, 丁登山, 庄大昌.
坡面细沟侵蚀产沙时空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19-23.
|
[13] |
王文龙, 雷阿林, 李占斌, 唐克丽.
土壤侵蚀链内细沟浅沟切沟流动力机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71-475.
|
[14] |
唐政洪, 蔡强国, 许峰, 朱远达.
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实验监测及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781-787.
|
[15] |
张光辉.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89-396.
|
[16] |
杨晓华, 陆桂华, 郦建强.
混合加速遗传算法在流域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40-344.
|
[17] |
刘普灵, 武春龙, 琚彤军, 杨明义.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31-335.
|
[18] |
石辉, 刘普灵, 田均良.
土壤侵蚀的中子活化示踪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26-132.
|
[19] |
汤立群.
流域产沙模型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1): 47-53.
|
[20] |
包为民.
黄土地区小流域产沙概念性模拟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3, 4(1): 4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