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春宏, 张晓明, 赵阳.
黄河泥沙百年演变特征与近期波动变化成因解析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725-73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09
|
[2] |
刘杰, 程海峰, 韩露, 王珍珍.
流域减沙对长江口典型河槽及邻近海域演变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249-25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10
|
[3] |
黑鹏飞, 假冬冬, 冶运涛, 周刚, 胡德超.
计算河流动力学理论体系框架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152-16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16
|
[4] |
武周虎.
河流离岸排放污染物二维浓度分布特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846-85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11
|
[5] |
江恩慧, 曹永涛, 张清, 李军华, 袁敏洁, 刘月兰.
黄河“揭河底”冲刷期河道形态调整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09-51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07
|
[6] |
唐洪武, 袁赛瑜, 肖洋.
河流水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应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139-147.
|
[7] |
武周虎.
基于环境扩散条件的河流宽度分类判别准则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53-58.
doi: CNKI:32.1309.P.20111125.1632.003
|
[8] |
许文盛, 陈立, 赵德招, 刘欣桐.
Na+对河流溶解性物质解吸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37-543.
|
[9] |
武周虎, 贾洪玉.
河流污染混合区的解析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44-548.
|
[10] |
王家生, 陈立, 范北林, 柴晓玲.
河流水化学特性与流域泥沙输移的相关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658-662.
|
[11] |
夏军强, 吴保生, 王艳平.
近期黄河下游河床调整过程及特点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01-308.
|
[12] |
陈稚聪, 黑鹏飞, 丁翔.
丁坝回流分区机理及回流尺度流量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13-617.
|
[13] |
毛战坡, 王雨春, 彭文启, 周怀东.
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34-140.
|
[14] |
郭建斌, 张庆五, 吴海波, 郭智成.
污水泵浓盐水示踪测流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43-646.
|
[15] |
郭建青, 李彦, 马健, 王洪胜.
非保守示踪剂条件下的河流水质参数的确定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54-758.
|
[16] |
彭盛华, 赵俊琳, 翁立达.
GIS网络分析技术在河流水污染追踪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61-466.
|
[17] |
宋庆辉, 杨志峰.
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77-382.
|
[18] |
郭建青, 王洪胜, 李云峰.
确定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相关系数极值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387-391.
|
[19] |
何秉宇.
干旱地区河流动态水质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38-43.
|
[20] |
申献辰.
河流水质预测中的模型选择和源强估算
. 水科学进展,
1995, 6(1): 4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