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文娥, 廖伟, 漆力健.
宽窄相间河道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394-40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09
|
[2] |
李文杰, 张凌越, 杨胜发, 杨威, 肖毅, 付旭辉.
三峡库区泥沙絮凝临界条件现场测量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76-8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8
|
[3] |
祖波, 王军, 李振亮, 李旺.
三峡库区黏性泥沙在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196-20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06
|
[4] |
柴朝晖, 方红卫, 王茜, 刘同宦, SONG Yunhao.
水流和电解质对黏性泥沙絮凝沉降影响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285-29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14
|
[5] |
李文杰, 刘华, 杨胜发, 王涛, 张鹏.
横向振动格栅紊流紊动特性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49-5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06
|
[6] |
柴朝晖, 杨国录, 王茜, 余明辉.
紊流对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08-814.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7.011
|
[7] |
王忖, 王超.
含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流紊动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816-822.
|
[8] |
李艳红, 李栋, 范静磊.
含淹没植物河流水流紊动强度最大值及其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06-710.
|
[9] |
李冬梅, 金同轨, 王和平, 梅胜, 谭万春.
水力紊动条件对泥沙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402-406.
|
[10] |
王家生, 陈立, 刘林, 邓晓丽.
阳离子浓度对泥沙沉速影响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69-173.
|
[11] |
陈兴伟, C. T. Hsu.
表面驻波作用下紊动射流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73-177.
|
[12] |
戴会超, 魏文礼.
曲线坐标系二维带自由表面强紊动水流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28-734.
|
[13] |
杜彦良, 褚君达.
河流中污染源垂向紊动混合过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18-322.
|
[14] |
郑旭荣, 邓志强, 申继红.
顺直河流横向紊动扩散系数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670-674.
|
[15] |
王玲玲, 严忠民.
石梁河水库消力池强紊动水流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63-367.
|
[16] |
李丹勋, 王兴奎, 禹明忠.
悬移质运动增强水流紊动强度的一个必要条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16-419.
|
[17] |
林鹏, 陈立.
挟沙水流紊动通量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53-158.
|
[18] |
陈洪松, 邵明安.
AlCl3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445-449.
|
[19] |
林鹏, 陈立.
挟沙水流紊动特征的小波分析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450-454.
|
[20] |
程年生, 朱立俊.
泥沙扬动临界条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22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