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晏自立, 徐元, 李丹勋.
推移质翻越低坝输移特性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356-36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05
|
[2] |
张新周, 陈星, 窦希萍, 赵晓冬, 夏威夷, 缴健, 许慧.
山溪性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及其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84-9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9
|
[3] |
徐元, 朱德军, 孟震, 李丹勋.
河床粗化过程中推移质输移特征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39-3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5
|
[4] |
姚仕明, 王洪杨, 毛北平.
长江中游城汉河段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公式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3): 329-33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3.002
|
[5] |
陆倩, 龚政, 周曾, 张长宽.
淤泥质海岸入海河口闸下港道河相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751-76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13
|
[6] |
范念念, 聂锐华, 杨克君, 刘兴年, 陈日东.
基于单颗粒受力的均匀推移质颗粒对流和扩散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249-25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0
|
[7] |
潘存鸿, 张舒羽, 唐子文.
钱塘江河口水流-河床相互作用及对盐水入侵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35-54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10
|
[8] |
尹则高, 赵强, 曹先伟.
水气混合洞塞泄流溶解氧输移扩散的数值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410-417.
|
[9] |
雷文韬, 夏军强, 谈广鸣.
淤泥质河口水沙运动数学模型相关问题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2): 197-204.
|
[10] |
董慧, 郑西来, 张健.
河口沉积物孔隙水营养盐分布特征及扩散通量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15-821.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7.010
|
[11] |
魏娟, 李然, 康鹏, 刘盛赟.
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22-828.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7.009
|
[12] |
周伟, 唐川, 周春花.
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量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650-655.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05
|
[13] |
陆彦, 陆永军, 李寿千.
渗流边界上推移质输沙率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15-221.
|
[14] |
姜德娟, 毕晓丽.
流域-河口-近海系统氮、磷营养盐输移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421-429.
|
[15] |
铁永波, 李宗亮.
冰川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861-866.
|
[16] |
茅泽育, 赵雪峰, 王爱民, 张磊.
开河期冰盖纵向冰缝形成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34-437.
|
[17] |
茅泽育, 赵雪峰, 胡应均, 刘颖.
开河期冰盖横向冰缝形成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72-577.
|
[18] |
杨具瑞, 方铎, 何文社, 刘兴年.
推移质输沙率的非线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36-40.
|
[19] |
王祥三, 李大美.
蛟路江河口海域污染非线性扩散数值解法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50-355.
|
[20] |
陈界仁, 陈国祥.
黄河河口段一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297-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