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涛, 慕鹏飞, 张明.
高含沙河流的低温输沙效应——以黄河上游巴彦高勒站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194-20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05
|
[2] |
宋利祥, 杨芳, 胡晓张, 杨莉玲, 周建中.
感潮河网二维水流-输运耦合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550-559.
|
[3] |
陈文龙, 宋利祥, 邢领航, 张文明, 周建中.
一维-二维耦合的防洪保护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6): 848-855.
|
[4] |
袁晶, 张为, 张小峰.
可变网格下的堤防溃口展宽二维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358-365.
|
[5] |
姜晓明, 李丹勋, 王兴奎.
基于黎曼近似解的溃堤洪水一维-二维耦合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14-221.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019
|
[6] |
陆彦, 陆永军, 李寿千.
渗流边界上推移质输沙率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15-221.
|
[7] |
钟德钰, 申晓东, 丁赟.
基于微分对策理论的多沙河流水库调度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696-700.
|
[8] |
吴挺峰, 罗潋葱, 崔广柏, 秦伯强, 虞左明, 姚志明.
河流型水库垂向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15-221.
|
[9] |
谢作涛, 侯卫国, 任昊.
葛洲坝下游宜昌-杨家脑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09-316.
|
[10] |
俞云利, 赖锡军.
二维平面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的遥感水位数据同化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224-231.
|
[11] |
冯小香, 张小峰, 崔占峰.
垂向二维非恒定流及悬浮物分布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18-524.
|
[12] |
陆永军, 王兆印, 左利钦, 朱立俊.
长江中游瓦口子至马家咀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227-234.
|
[13] |
赖锡军, 曲卓杰, 周杰, 申满斌.
非结构网格上的三维浅水流动数值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693-699.
|
[14] |
陈前海, 方红卫, 王光谦.
三门峡库区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输移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60-164.
|
[15] |
钟德钰, 彭杨, 张红武.
多沙河流的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06-710.
|
[16] |
张红武, 黄远东, 赵连军, 江恩惠.
黄河下游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Ⅰ模型方程与数值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65-270.
|
[17] |
张红武, 黄远东, 赵连军, 江恩惠.
黄河下游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Ⅱ模型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71-277.
|
[18] |
刘金梅, 王士强, 王光谦.
河流冲刷过程中表层床沙粗化对不平衡输沙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30-234.
|
[19] |
陆永军, 袁美琦.
潮汐河口二维动床紊流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51-158.
|
[20] |
吉祖稳, 胡春宏, 阎颐, 牛建新.
多沙河流造床流量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229-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