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宗志, 刘克琳, 刘友春, 程亮, 叶爱玲.
浅水湖泊洪水资源适度开发规模优选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6): 908-91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6.010
|
[2] |
王生廷, 盛煜, 曹伟, 李静, 马帅, 胡晓莹.
基于地貌分类的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层地下冰储量估算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801-81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01
|
[3] |
汪靓, 华祖林, 顾莉, 褚克坚.
中国东部浅水湖泊参照状态确定的非参数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724-730.
|
[4] |
武周虎.
基于环境扩散条件的河流宽度分类判别准则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53-58.
doi: CNKI:32.1309.P.20111125.1632.003
|
[5] |
张发兵, 胡维平, 胡雄星, 李芳, 刘登国, 刘必寅, 夏凡.
太湖湖泊水体碳循环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171-178.
|
[6] |
何萍, 史培军, 刘树坤, 高吉喜, 李向荣.
河流分类体系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434-442.
|
[7] |
张博, 张柏, 洪梅, 段洪涛, 宋开山, 王宗明.
湖泊水质遥感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301-310.
|
[8] |
马荣华, 唐军武.
湖泊水色遥感参数获取与算法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720-726.
|
[9] |
张洪恩, 施建成, 刘素红.
湖泊亚像元填图算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76-382.
|
[10] |
陈雄波, 唐洪武, 丁大发.
用模式分类方法区分高、低含沙水流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00-505.
|
[11] |
吴作平, 杨国录, 甘明辉.
湖泊调蓄作用对河网计算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5): 603-607.
|
[12] |
韩菲, 陈永灿, 刘昭伟.
湖泊及水库富营养化模型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85-791.
|
[13] |
张运林, 秦伯强, 陈伟民.
湖泊光学研究动态及其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53-659.
|
[14] |
刘国纬.
论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定义与分类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98-103.
|
[15] |
张欣莉, 丁晶, 王顺久.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评定相似流域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56-360.
|
[16] |
李佩成, 寸待贵, 岳亮, 薛惠锋.
再论景观水资源及其分类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76-180.
|
[17] |
吴丰昌, 万国江, 蔡玉蓉, 万曦.
控制湖泊水体化学组成的地球化学原理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69-175.
|
[18] |
周晓阳, 张勇传.
洪水的分类预测及优化调度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23-129.
|
[19] |
蔡启铭, 杨平.
大气-水体系统中PAR传输模式及湖泊初级生产力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171-178.
|
[20] |
王洪道, 张学斌.
西北干旱区湖泊的近期变化
. 水科学进展,
1991, 2(4): 238-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