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左其亭, 郝明辉, 姜龙, 张志卓.
幸福河评价体系及其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45-5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05
|
[2] |
陈飞, 徐翔宇, 羊艳, 丁跃元, 郦建强, 李原园.
中国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6): 811-81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6.001
|
[3] |
金菊良, 董涛, 郦建强, 张礼兵, 李辉.
不同承载标准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1): 31-3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1.004
|
[4] |
吴志伟, 宋汉周.
温度时序资料确定地下水流速解析模型灵敏度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6): 877-882.
|
[5] |
刘艳丽, 张建云, 王国庆, 刘九夫, 贺瑞敏, 王鸿杰, 金君良.
气候自然变异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 评价中的贡献分析——Ⅰ.基准期的模型与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147-155.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3.010
|
[6] |
陈绪坚, 胡春宏, 陈建国.
黄河干流泥沙优化配置综合评价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585-592.
|
[7] |
铁永波, 唐川.
冰湖溃决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48-452.
|
[8] |
宋松柏, 蔡焕杰.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44-249.
|
[9] |
郑德凤, 王本德, 年廷凯.
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模糊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20-725.
|
[10] |
吴阿娜, 杨凯, 车越, 袁雯.
河流健康状况的表征及其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602-608.
|
[11] |
王凯军, 曹剑峰, 徐蕾, 孙涛.
地下水资源管理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研究——以长春城区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38-243.
|
[12] |
宋松柏, 蔡焕杰, 徐良芳.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47-652.
|
[13] |
王景雷, 吴景社, 齐学斌, 杨保中, 赵辉, 樊向阳.
节水灌溉评价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521-525.
|
[14] |
何玲, 陈晓宏.
一个基于熵最大原理的地下水评价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61-65.
|
[15] |
夏自强, 李琼芳.
土壤水资源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535-540.
|
[16] |
申献辰, 杜霞, 邹晓雯.
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数系统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60-265.
|
[17] |
束龙仓, 朱元生, 孙庆义, 彭绪民.
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21-24.
|
[18] |
孙才志, 潘俊.
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方法与研究前景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4): 444-449.
|
[19] |
陈雨孙.
用解析有限元法嵌入地下水管理模型求最优解
. 水科学进展,
1994, 5(1): 50-57.
|
[20] |
朱学愚, 孙克让.
佳木斯市地下水水量水质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4, 5(1): 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