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黑鹏飞, 假冬冬, 冶运涛, 周刚, 胡德超.
计算河流动力学理论体系框架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152-16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16
|
[2] |
包为民, 张小琴, 瞿思敏, 江鹏, 陈斌.
感潮河段双向波水位演算模型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794-799.
|
[3] |
吴福生, 王文野, 姜树海.
含植物河道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56-461.
|
[4] |
张东辉, 张金存, 刘方贵.
关于水文学中非线性效应的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76-784.
|
[5] |
唐洪武, 闫静, 吕升奇.
河流管理中含植物水流问题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85-792.
|
[6] |
张学文, 杨青, 杨莲梅.
大气水文学初探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5): 679-682.
|
[7] |
顾慰祖, 陆家驹, 唐海行, 王全九.
水文实验求是传统水文概念——纪念中国水文流域研究50年、滁州水文实验20年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68-378.
|
[8] |
包为民, 嵇海祥, 胡其美, 瞿思敏, 赵超.
抗差理论及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528-532.
|
[9] |
黄国如, 胡和平, 田富强.
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预报感潮河段洪水位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158-162.
|
[10] |
徐福敏, 严以新, 茅丽华.
长江口九段沙下段冲淤演变水动力机制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66-171.
|
[11] |
刘苏峡.
世纪之交的水文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113-117.
|
[12] |
傅国斌, 刘昌明.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547-559.
|
[13] |
J. C. I. 杜格.
20世纪科学水文学的崛起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3): 202-214.
|
[14] |
陈家琦.
论水资源学和水文学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3): 215-218.
|
[15] |
芮孝芳, 姜广斌, 程海云.
考虑回水顶托影响的水位预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24-129.
|
[16] |
魏文秋, 于建营.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96-300.
|
[17] |
刘苏峡, 刘昌明.
90年代水文学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65-369.
|
[18] |
程海云, 芮孝芳, 季学武.
线性扩散波方程解析解及其在水位预报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30-136.
|
[19] |
胡铁松, 袁鹏, 丁晶.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5, 6(1): 76-82.
|
[20] |
曹叔尤, 方铎.
河流动力学进展
. 水科学进展,
1992, 3(4): 319-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