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亦菲, 夏军强, 周美蓉, 邓珊珊.
黄河下游游荡段过流能力调整对水沙条件与断面形态的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337-3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03
|
[2] |
杨卓媛, 夏军强, 周美蓉, 万占伟.
黄河口尾闾段河床形态调整及过流能力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3): 305-31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3.001
|
[3] |
徐英.
考虑块段效应的RBF神经网络在土壤空间插值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67-73.
doi: CNKI:32.1309.P.20120104.2012.007
|
[4] |
窦明, 左其亭, 胡瑞, 李桂秋.
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48-254.
|
[5] |
方神光, 李玉荣, 吴保生.
大型输水渠道闸前常水位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68-71.
|
[6] |
黄莉新.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879-883.
|
[7] |
刘丙军, 邵东国.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资产负债分析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50-254.
|
[8] |
朱永华, 夏军, 刘苏峡, 贾绍凤, 丰华丽.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49-654.
|
[9] |
顾颖, 倪深海, 王会容.
中国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00-704.
|
[10] |
左其亭, 马军霞, 高传昌.
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03-108.
|
[11] |
张小峰, 袁晶.
基于熵值法的BP网络输入变量加权分层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63-267.
|
[12] |
杨克君, 曹叔尤, 刘兴年.
复式河槽阻力系数及过流能力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23-27.
|
[13] |
王志东, 汪德爟.
含闸墩溢流坝三维过坝水流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35-738.
|
[14] |
王煜, 杨立彬, 张新海, 侯传河, 何宏谋, 乔西现, 孙寿松.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523-529.
|
[15] |
曾维华, 杨志峰, 蒋勇.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刍议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2): 276-279.
|
[16] |
王建生, 徐子恺, 姚建文.
单位水量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4): 429-434.
|
[17] |
李兰.
水环境逆边界逆动态混合控制精确算法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7-13.
|
[18] |
胡铁松, 万永华, 冯尚友.
水库群优化调度函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5, 6(1): 53-60.
|
[19] |
齐璞.
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新认识
. 水科学进展,
1993, 4(2): 153-160.
|
[20] |
郭俊克, 张宝玉.
曲线拟合的Hamilton原理及在泥沙阻力系数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2, 3(3): 215-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