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录军, 王乐, 邢雯慧, 黄勇, 张雅琦, 刘树棣.
分辨率和陆面方案对长江流域短期气候预测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6): 800-80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6.002
|
[2] |
高玉芳, 陈耀登, 蒋义芳, 彭涛.
DEM数据源及分辨率对HEC-HMS水文模拟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24-6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03
|
[3] |
彭兆亮, Q. J. WANG, 王子茹, 王国利, 徐超.
订正与集成多模式的中国季度降水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1-9.
|
[4] |
陆桂华, 杨烨, 吴志勇, 何海, 肖恒.
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上游区域积雪时空变化分析——基于CMIP5多模式集合数据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484-493.
|
[5] |
刘文琨, 裴源生, 赵勇, 肖伟华.
区域气象干旱评估分析模式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318-326.
|
[6] |
林声盼, 荆长伟, MOORE Nathan, 吴嘉平.
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对流域地形特征参数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457-463.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158.004
|
[7] |
李进, 李栋梁, 张杰.
黄河流域夏季有效降水转化率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46-354.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8.016
|
[8] |
吴迪, 裴源生, 赵勇, 严登华.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的流域农业干旱成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599-608.
doi: CNKI: 32.1309.P.20120614.2158.006
|
[9] |
倪志辉, 宋志尧.
近底层潮流速分布模式比较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89-94.
|
[10] |
李庆祥, 黄嘉佑.
北京地区强降水极端气候事件阈值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660-665.
|
[11] |
张世法, 顾颖, 林锦.
气候模式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504-511.
|
[12] |
李建云, 王汉杰.
南水北调大面积农业灌溉的区域气候效应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43-349.
|
[13] |
刘吉峰, 李世杰, 丁裕国.
基于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技术的未来青海湖水位变化预估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184-191.
|
[14] |
李国平, 黄丁发, 刘碧全.
地基GPS遥感的成都地区夏季可降水量的日循环合成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60-163.
|
[15] |
朱俊杰, 郭华东, 范湘涛, 丁赤飚, 李立钢, 李玉龙.
基于纹理与成像知识的高分辨率SAR图像水体检测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25-530.
|
[16] |
姜杰, 张永强, 刘昌明.
运用高分辨率ETM+数据计算区域作物蒸散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74-279.
|
[17] |
李凯, 毛罕平.
微灌精确控制模式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49-753.
|
[18] |
陈乾, 杨兰芳, 韩涛.
用GMS卫星资料反演复杂地形下的降水率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53-358.
|
[19] |
朱禾, E. Rasmussen.
一次梅雨暴雨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12-219.
|
[20] |
黄嘉佑.
夏季逐月500hPa高度场与我国降水的关系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1, 2(1): 5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