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左其亭, 刘静, 窦明.
闸坝调控对河流水生态环境影响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439-4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12
|
[2] |
骆文广, 杨国录, 宋云浩, 陆晶.
再议水库生态环境调度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317-3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7
|
[3] |
梁犁丽, 王芳, 汪党献, 王浩.
乌伦古湖最低生态水位及生态缺水量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470-478.
|
[4] |
杨银科, 黄强, 刘禹, 王文科, 王义民.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河流径流量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430-434.
|
[5] |
马向东, 孙金华, 胡震云.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66-571.
|
[6] |
胡和平, 刘登峰, 田富强, 倪广恒.
基于生态流量过程线的水库生态调度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25-332.
|
[7] |
桑连海, 陈西庆, 黄薇.
河流环境流量法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754-760.
|
[8] |
陈敏建, 丰华丽, 王立群, 王高旭, 黄昌硕.
生态标准河流和调度管理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631-636.
|
[9] |
麻泽龙, 程根伟.
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748-753.
|
[10] |
范丽丽, 沙海飞, 吴时强, 周辉, 陈惠玲.
水库深孔挑射出流对复氧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76-180.
|
[11] |
赵西宁, 吴普特, 王万忠, 冯浩.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617-622.
|
[12] |
朱永华, 夏军, 刘苏峡, 贾绍凤, 丰华丽.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49-654.
|
[13] |
齐梅兰, 崔广臣.
漫滩河流防洪水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427-430.
|
[14] |
肖芳, 刘静玲, 杨志峰.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以北京市六海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81-786.
|
[15] |
陈鸣钊, 丁训静, 许京怀.
用生态环境再改变理论研究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23-327.
|
[16] |
郭占荣, 韩双平.
西北干旱地区凝结水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623-628.
|
[17] |
刘国纬.
关于中国南水北调的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45-350.
|
[18] |
窦贻俭, 杨戊.
曹娥江流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60-267.
|
[19] |
华元渝, 吴京燕.
水利工程对白暨豚生态环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183-189.
|
[20] |
邓育仁, 丁晶, 杨荣富.
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序列随机变化基本规律的初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0, 1(1): 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