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艳丽, 张建云, 王国庆, 刘九夫, 贺瑞敏, 王鸿杰, 金君良.
气候自然变异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 评价中的贡献分析——Ⅰ.基准期的模型与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147-155.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3.010
|
[2] |
刘艳丽, 张建云, 王国庆, 刘九夫, 贺瑞敏, 王鸿杰, 金君良.
气候自然变异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 评价中的贡献分析——Ⅱ.未来期应用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156-162.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3.011
|
[3] |
贾仰文, 王浩, 甘泓, 游进军, 仇亚琴, 甘治国, 周祖昊, 杨贵羽.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型开发及其应用——Ⅱ.水资源管理战略研究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9-15.
|
[4] |
雷波, 刘钰, 许迪, 姜文来.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732-738.
|
[5] |
黄莉新.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879-883.
|
[6] |
来海亮, 汪党献, 吴涤非.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95-101.
|
[7] |
沈福新, 耿雷华, 曹霞莉, 王建生, 钟华平, 徐澎波.
中国水资源长期需求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52-555.
|
[8] |
吴泽宁, 左其亭, 丁大发, 崔萌, 曹茜, 邢端生.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35-740.
|
[9] |
李云成, 刘昌明, 尹明万.
调水工程水价模式分析研究——以“引大济湟”工程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412-417.
|
[10] |
李亚伟, 陈守煜, 傅铁.
基于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26-729.
|
[11] |
金菊良, 张礼兵, 魏一鸣.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改进层次分析法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227-232.
|
[12] |
刘恒, 耿雷华, 陈晓燕.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265-270.
|
[13] |
姜文来.
中国21世纪水资源安全对策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66-71.
|
[14] |
李蝶娟, 张世法, 竺士林, 武桂梅, 雷太荣.
太原市供水风险和外区调水水价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43-48.
|
[15] |
贾绍凤, 康德勇.
提高水价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分析——以华北地区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49-53.
|
[16] |
I. A. 谢克洛莫罗夫.
世界水资源和用水:当代评价和未来展望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3): 219-234.
|
[17] |
汪党献, 王浩, 尹明万.
水资源水资源价值水资源影子价格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95-200.
|
[18] |
梁述杰.
山西水资源衰减的质疑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408-412.
|
[19] |
冯尚友, 梅亚东.
水资源持续利用系统规划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1-6.
|
[20] |
潘理中, 金懋高.
中国水资源与世界各国水资源统计指标的比较
. 水科学进展,
1996, 7(4): 375-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