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史良胜, 张秋汝, 宋雪航, 方旭东.
地下水位在非饱和水流数据同化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404-41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11
|
[2] |
彭振阳, 伍靖伟, 黄介生.
应用连续混合器模型模拟非饱和土壤盐分淋洗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50-55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12
|
[3] |
杨磊, 周启友.
基于流动电位正演模型的非饱和带水流过程监测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673-679.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08
|
[4] |
臧荫桐, 丁国栋, 高永, 汪季, 何志, 周瑞平, 王健.
采煤沉陷对风沙区土壤非饱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757-767.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801.019
|
[5] |
钱进, 王超, 王沛芳, 侯俊, 艾小榆.
河岸带表土层氮素非饱和入渗运移规律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568-573.
|
[6] |
李红星, 樊贵盛.
基于点入渗参数计算土质渠床自由渗漏损失的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321-326.
|
[7] |
童菊秀, 杨金忠, 暴入超.
非饱和土中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模型及解析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10-17.
|
[8] |
刘俊亮, 田长安, 曾燕伟, 董彪.
分形多孔介质孔隙微结构参数与渗透率的分维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812-817.
|
[9] |
李少龙, 杨金忠, 蔡树英, 史良胜.
多孔介质随机参数的相关性对非饱和水流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599-603.
|
[10] |
刘建国, 王洪涛, 聂永丰.
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预测的分形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269-275.
|
[11] |
梁斌, 王超, 王沛芳, 钱进, 郑晓英.
河流污水非饱和入渗对沿岸地下水质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48-553.
|
[12] |
冯杰, 郝振纯.
CT扫描确定土壤大孔隙分布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611-617.
|
[13] |
王超, 顾斌杰.
非饱和土壤溶质迁移转化模型参数优化估算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84-190.
|
[14] |
马国涛, 邵龙潭, 丛龙飞, 冯恩民.
水流入渗和气体驱替过程二维问题的耦合求解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741-746.
|
[15] |
刘建国, 聂永丰.
非饱和土壤水力参数预测的分形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99-106.
|
[16] |
陈家军, 奚成刚, 王金生.
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208-214.
|
[17] |
郭仁东, 朴芬淑.
非饱和土壤渗透的快速数值计算
. 水科学进展,
1998, 9(3): 231-236.
|
[18] |
刘亚平, 陈川.
土壤非饱和带中的优先流
. 水科学进展,
1996, 7(1): 85-89.
|
[19] |
唐海行, 苏逸深, 刘炳敖.
土壤包气带中气体对入渗水流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263-269.
|
[20] |
杨金忠, 叶自桐.
野外非饱和土壤水流运动速度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4, 5(1): 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