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昭华, 严鑫, 谢翠松, 李奇.
长江口北支倒灌影响区盐度预测经验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213-2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06
|
[2] |
姚文艺, 侯素珍, 丁赟.
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运用对黄河上游水沙关系的调控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 1-1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1.001
|
[3] |
陈建生, 赵洪波, 詹泸成.
赤水林区旱季雾水对地表径流的水量贡献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377-38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05
|
[4] |
冉大川, 姚文艺, 申震洲, 倪用鑫, 董飞飞.
黄河头道拐水沙变化多元驱动因子贡献率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769-77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2
|
[5] |
吴保生, 刘可晶, 申红彬, 周丽艳.
黄河内蒙古河段输沙量与淤积量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311-3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02
|
[6] |
彭兆亮, Q. J. WANG, 王子茹, 王国利, 徐超.
订正与集成多模式的中国季度降水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1-9.
|
[7] |
舒安平, 高静, 李芳华.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塌岸引起河道横向变化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77-82.
|
[8] |
李二辉, 穆兴民, 赵广举.
1919—2010年黄河上中游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55-163.
|
[9] |
张原锋, 王平, 侯素珍, 吴保生.
黄河上游干支流交汇区沙坝淤堵形成条件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333-339.
|
[10] |
牛志广, 陆仁强, 王晨婉.
天津市近海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22-226.
|
[11] |
王红瑞, 刘昌明, 蒋晓辉.
水体交换周期模型的修正及其在黄河上游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96-202.
|
[12] |
崔远来, 马承新, 沈细中, 马吉刚.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76-81.
|
[13] |
陈锦年, 吕新艳, 胡敦欣.
赤道太平洋潜流变化特征及其与异常海温东传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792-798.
|
[14] |
李如忠, 王超, 汪家权, 钱家忠, 金菊良.
基于未确知信息的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35-39.
|
[15] |
金菊良, 杨晓华, 金保明, 丁晶.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双线性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61-366.
|
[16] |
张国胜, 李林, 时兴合, 徐维新, 董立新, 汪青春.
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77-283.
|
[17] |
李和平, 徐友明, 饶素秋.
北极海冰对黄河上游汛期水量丰枯的影响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84-290.
|
[18] |
顾世祥, 王士武, 袁宏源.
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的径向基函数法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23-128.
|
[19] |
郑世宗, 袁宏源, 李远华, 郭宗楼, 崔远来, 纪珠宝, 李记马.
霍泉灌区出流量预测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4): 382-387.
|
[20] |
夏军.
中长期径流预报的一种灰关联模式识别与预测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190-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