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艳艳, 王静, 胡昌伟, 刘浏, 俞茜.
太湖流域应对特大洪水防洪工程效益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6): 885-89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6.008
|
[2] |
徐羽, 许有鹏, 王强, 吴雷, 杨金艳, 施红怡.
太湖平原河网区城镇化发展与水系变化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4): 473-48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4.003
|
[3] |
孙金华, 陈成, 齐兵强, 秦飞, 朱乾德.
太湖流域雪堰镇氮素流失规律及形态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4): 529-536.
|
[4] |
方红远, 王银堂, 胡庆芳.
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综合风险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726-731.
|
[5] |
刘招, 黄文政, 黄强, 张永永.
基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的洪水资源化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78-583.
|
[6] |
王家祁, 姚惠明, 关铁生.
暴雨和降水偏态系数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65-370.
|
[7] |
匡翠萍, 李行伟, 陈孝章, Peter Clark, Nick Townsend, Raymond Siu.
香港九龙大坑东地下蓄水方案数值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34-341.
|
[8] |
刘国纬, 沈国昌.
中国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51-159.
|
[9] |
关铁生, 王家祁.
20世纪暴雨和洪水极值的年代际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89-94.
|
[10] |
刘国纬.
论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定义与分类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98-103.
|
[11] |
丁训静, 姚琪, 阮晓红.
太湖流域污染负荷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189-192.
|
[12] |
唐勇, 胡和平, 田富强, 卢麾.
鳌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295-299.
|
[13] |
胡四一, 施勇, 戚晨, 王银堂, 吴永祥.
1998年长江中游洪水系统反演及高洪水位形成原因探讨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3): 242-250.
|
[14] |
王家祁, 顾文燕, 姚惠明.
中国降水与暴雨的季节变化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08-116.
|
[15] |
邹鹰, 金管生.
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防洪知识库系统
. 水科学进展,
1996, 7(4): 326-330.
|
[16] |
王家祁, 沈国昌, 耿雷华, 顾文燕, 姚惠明.
中国热带气旋暴雨洪水的分布和水文特性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21-126.
|
[17] |
邹鹰, 宋德敦.
水库防洪优化设计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167-173.
|
[18] |
钱步东, 范钟秀.
1991年6月~7月太湖及里下河地区连续暴雨过程中雨团活动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193-199.
|
[19] |
王同生.
太湖流域1991年洪涝及今后治理措施
. 水科学进展,
1993, 4(2): 127-134.
|
[20] |
陈家其.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历史根源及治水方略
. 水科学进展,
1992, 3(3): 22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