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代小平, 周雯晶, 韩宇平, 窦明, 冯吉, Svensson Jesper.
作物相对水分利用效率与理论节水潜力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682-69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08
|
[2] |
俞双恩, 郭杰, 陈军, 丁继辉.
探索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作为水稻排水标准的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282-287.
|
[3] |
王卫光, 彭世彰, 孙风朝, 邢万秋, 罗玉峰, 徐俊增.
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水稻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656-664.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06
|
[4] |
崔远来, 谭芳, 郑传举.
不同环节灌溉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788-794.
|
[5] |
彭世彰, 杨士红, 徐俊增.
控制灌溉对稻田CH4和N2O综合排放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35-240.
|
[6] |
张光辉, 费宇红, 严明疆, 刘中培, 王金哲.
灌溉农田节水增产对地下水开采量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50-355.
|
[7] |
肖新, 赵言文, 胡锋, 施国庆.
节水稻基农田作物轮作与灌溉模式需水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567-573.
|
[8] |
董斌, 崔远来, 李远华.
水稻灌区节水灌溉的尺度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33-839.
|
[9] |
李毅, 邵明安, 王文焰, 王全九.
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的覆膜开孔蒸发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357-363.
|
[10] |
崔远来, 李远华, 吕国安, 沙宗尧.
不同水肥条件下水稻氮素运移与转化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280-285.
|
[11] |
王康, 沈荣开.
节水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37-441.
|
[12] |
崔远来, 茆智, 李远华.
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时空变异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84-491.
|
[13] |
王景雷, 吴景社, 齐学斌, 杨保中, 赵辉, 樊向阳.
节水灌溉评价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521-525.
|
[14] |
王文焰, 谭奇林, 缴锡云, 张江辉, 丁新利.
膜孔灌溉点源入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00-306.
|
[15] |
史文娟, 康绍忠.
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供水的节水机理及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2): 270-275.
|
[16] |
吴军虎, 费良军, 王文焰.
膜孔灌溉单孔入渗特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07-311.
|
[17] |
沈荣开, 张瑜芳, 黄冠华.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农田非充分灌溉研究述评
. 水科学进展,
1995, 6(3): 248-254.
|
[18] |
康绍忠, 张富仓, 刘晓明.
作物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分摊系数的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285-289.
|
[19] |
苏臣, 孙一源, 陈勇.
新型节水灌溉控制原理的应用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4, 5(2): 142-148.
|
[20] |
李远华.
水稻需水量预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1, 2(2): 127-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