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林垚, 张平仓, 刘纪根, 童晓霞, 谢浩.
太阳黑子和ENSO对日本吉野川流域水文要素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671-68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4
|
[2] |
陈建生, 赵洪波, 詹泸成.
赤水林区旱季雾水对地表径流的水量贡献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377-38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05
|
[3] |
曾思栋, 夏军, 杜鸿, 张利平, 陈向东, 王任超, ADITYA Sood.
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CO2浓度升高对滦河流域径流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10-20.
|
[4] |
李二辉, 穆兴民, 赵广举.
1919—2010年黄河上中游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55-163.
|
[5] |
冯芳, 李忠勤, 金爽, 冯起, 刘蔚.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降水δ18O和δD 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34-641.
|
[6] |
周艳春, 张永强, 许士国.
森林火灾对典型小流域径流影响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2): 190-196.
|
[7] |
向小华, 宋琪峰, 陈喜, 吴晓玲, 王船海.
融合地形和土壤特征的流域蓄水容量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51-657.
|
[8] |
刘光生, 王根绪, 孙向阳, 高洋.
多年冻土区风火山流域降水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621-627.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03
|
[9] |
刘向培, 王汉杰, 何明元.
应用统计降尺度方法预估江淮流域未来降水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29-37.
doi: CNKI:32.1309.P.20120104.2012.005
|
[10] |
刘金涛, 冯德锃, 陈喜, 吴吉春, 顾卫明.
山坡地形曲率分布特征及其水文效应分析——真实流域的野外实验及相关分析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1-6.
|
[11] |
赵传成, 丁永建, 叶柏生, 赵求东.
天山山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其估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315-322.
|
[12] |
杨德军, 张土乔.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响应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08-214.
|
[13] |
李琴, 陈曦, Frank Veroustraete, 包安明, 刘铁, 王金林.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反演与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01-207.
|
[14] |
孟玉川, 刘国东.
长江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327-334.
|
[15] |
孙丽, 宋长春.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能量平衡和蒸散发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43-48.
|
[16] |
刘云, 宇振荣, 孙丹峰, Driessen P. M., 王纯枝.
冬小麦遥感冠层温度监测土壤含水量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352-356.
|
[17] |
蓝永超, 康尔泗, 张济世, 胡兴林.
近50年来ENSO与祁连山区气温降水和出山径流的对应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41-145.
|
[18] |
陆家驹, 张和平.
应用遥感技术连续监测地表土壤含水量
.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81-287.
|
[19] |
张国祥.
常用流域水文模型若干问题探讨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248-253.
|
[20] |
刘昌明, 窦清晨.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模型中的蒸散发计算
. 水科学进展,
1992, 3(4): 255-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