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子文, 秦毅, 陈星星, 王文海, 吴秋琴.
2012年洪水对黄河内蒙古段冲淤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687-69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06
|
[2] |
江恩慧, 曹永涛, 张清, 李军华, 袁敏洁, 刘月兰.
黄河“揭河底”冲刷期河道形态调整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09-51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07
|
[3] |
张东, 黄兴宇, 李成杰.
硫和氧同位素示踪黄河及支流河水硫酸盐来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418-426.
|
[4] |
张艳艳, 钟德钰, 吴保生.
黄河平滩流量的多时间尺度现象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02-309.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8.021
|
[5] |
潘威, 满志敏, 庄宏忠, 叶盛.
清代黄河中游、沁河和永定河入汛时间与夏季风强度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616-620.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02
|
[6] |
张龙军, 徐雪梅, 温志超.
秋季黄河pCO2控制因素及水-气界面通量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27-235.
|
[7] |
李强坤, 李怀恩, 胡亚伟, 孙娟.
黄河干流潼关断面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460-466.
|
[8] |
姚惠明, 秦福兴, 沈国昌, 董雪娜.
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893-899.
|
[9] |
许炯心.
人类活动对黄河河川径流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648-655.
|
[10] |
丛沛桐, 王瑞兰, 李翠霞.
黄河封河期冰凌预警地电测试技术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877-880.
|
[11] |
蔡治国, 王光谦, 刘晓岩.
基于“数字水调”规划的黄河水量调度方案编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24-529.
|
[12] |
徐国宾, 张金良, 练继建.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18-523.
|
[13] |
缑元有.
黄河揭底冲刷现象的计算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56-159.
|
[14] |
王士强.
对“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固堤启动工程减淤效果研究”一文的讨论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128-129.
|
[15] |
费祥俊.
关于黄河下游挖河减淤效果的质疑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130-132.
|
[16] |
姚文艺, 赵业安, 汤立群, 李士国.
黄河下游河道断流灾害初探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60-164.
|
[17] |
李栋梁, 张佳丽, 全建瑞, 章克俭.
黄河上游径流量演变特征及成因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22-28.
|
[18] |
王士强.
黄河泥沙冲淤数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193-199.
|
[19] |
马振海.
黄河倒灌渭河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1995, 6(3): 211-217.
|
[20] |
齐璞.
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新认识
. 水科学进展,
1993, 4(2): 153-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