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党伟, 吉祖稳, 邓安军.
基于平移相关法的黄河口溯源冲淤范围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2): 242-24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2.009
|
[2] |
徐照明, 徐兴亚, 李安强, 张黎明, 胡春燕.
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的防洪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366-37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06
|
[3] |
郑珊, 吴保生, 周云金, 王开荣, 韩沙沙.
黄河口清水沟河道的冲淤过程与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22-3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3
|
[4] |
朱博渊, 李义天, 杨培炎, 邓金运, 杨云平, 李思璇.
长江澄通河段河床冲淤对流域减沙的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5): 706-71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5.011
|
[5] |
齐梅兰, 刘茜, 李金钊.
河床采沙挖槽的溯源冲刷影响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6): 858-86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6.008
|
[6] |
张敏, 黄河清, 张晓华.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冲淤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165-17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01
|
[7] |
姚文艺, 郜国明.
黄河下游洪水冲淤相对平衡的分组含沙量阈值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467-474.
|
[8] |
徐国宾, 张金良, 练继建.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18-523.
|
[9] |
邓铭江.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水生态环境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86-591.
|
[10] |
丛振涛, 周海鹰, 雷志栋, 吴六一, 吾买尔江.
塔里木河下游输水过程的分析与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276-279.
|
[11] |
许炯心.
黄河下游洪水的泥沙输移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562-568.
|
[12] |
胡四一, 施勇, 王银堂, 吴永祥.
长江中下游河湖洪水演进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78-286.
|
[13] |
王士强.
对“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固堤启动工程减淤效果研究”一文的讨论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128-129.
|
[14] |
姚文艺, 王德昌, 李广有.
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固堤启动工程减淤效果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455-459.
|
[15] |
刘国纬.
关于中国南水北调的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45-350.
|
[16] |
尹学良, 梁志勇, 陈金荣.
黄河下游的过去和未来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13-118.
|
[17] |
梁述杰.
山西水资源衰减的质疑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408-412.
|
[18] |
何青, 万兆惠.
黄河下游限制弯曲段河道冲淤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4, 5(2): 119-125.
|
[19] |
侯宇光, 黄川友, 胡昕.
对现行水质监测与水质评价的质疑和探讨
. 水科学进展,
1993, 4(1): 69-73.
|
[20] |
齐璞.
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新认识
. 水科学进展,
1993, 4(2): 153-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