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宁.
中国干旱预警水文方法探析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444-450.
|
[2] |
李原园, 郦建强, 石海峰, 沈褔新, 文康, 李琪, 李蝶娟, 李福绥, 雷Wen.
中国防洪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490-495.
|
[3] |
丛振涛, 倪广恒, 杨大文, 雷志栋.
“蒸发悖论”在中国的规律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147-152.
|
[4] |
储开凤, 汪静萍.
中国水文循环与水体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68-474.
|
[5] |
王可丽, 江灏, 赵红岩.
中国西北地区水汽的平流输送和辐合输送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64-169.
|
[6] |
李立青, 尹澄清, 何庆慈, 孔玲莉.
城市降水径流的污染来源与排放特征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288-294.
|
[7] |
赵勇, 裴源生, 陈一鸣.
我国城市缺水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89-394.
|
[8] |
沈福新, 耿雷华, 曹霞莉, 王建生, 钟华平, 徐澎波.
中国水资源长期需求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52-555.
|
[9] |
耿雷华, 陈霁巍, 刘恒, 钟华平.
国际河流开发给中国的启示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95-299.
|
[10] |
顾颖, 倪深海, 王会容.
中国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00-704.
|
[11] |
朱亮.
城市环境水体生态规划问题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784-787.
|
[12] |
顾慰祖, 陆家驹, 陈廷扬, 徐其高, Norman E. Peters.
中国陆地水元素组成的中子活化分析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35-541.
|
[13] |
叶守泽, 夏军.
水文科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93-104.
|
[14] |
宋庆辉, 杨志峰.
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77-382.
|
[15] |
姜文来.
中国21世纪水资源安全对策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66-71.
|
[16] |
贾绍凤, 张士锋.
中国的用水何时达到顶峰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70-477.
|
[17] |
刘国纬.
关于中国南水北调的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45-350.
|
[18] |
王林锁, 秦菊芳, A. B. 坦普曼.
新型截流式城市污水系统最优控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47-254.
|
[19] |
姚建文, 徐子恺, 王建生.
21世纪中叶中国需水展望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90-194.
|
[20] |
岑国平, 沈晋, 范荣生.
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4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