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海峰, 刘杰, 韩露, 王珍珍, 张国庆, 叶婷婷.
长江口泥沙运动形式分类及对深水航道淤积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5): 754-76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5.006
|
[2] |
陈栋, 朱勇辉, 李凌云.
三峡建库后沙市—汉口河段悬移质分组冲淤变化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3): 495-50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13
|
[3] |
熊立华, 刘成凯, 陈石磊, 查悉妮, 马秋梅.
遥感降水资料后处理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4): 627-63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4.014
|
[4] |
李林林, 夏军强, 邓珊珊, 周美蓉, 李志威.
长江中游荆江段非均匀悬沙恢复饱和系数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5): 727-73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5.008
|
[5] |
刘俊, 周宏, 鲁春辉, 高成.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研究进展与述评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6): 898-91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6.015
|
[6] |
卢陈, 袁丽蓉, 高时友, 陈荣力, 苏波.
潮汐强度与咸潮上溯距离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2): 251-257.
|
[7] |
刘安富, 杨 敏, 李会平, 董天松.
宽尾墩消力池透水底板脉动压力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43-248.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4
|
[8] |
周刚, 王虹, 邵学军, 假冬冬, 胡德超.
河型转化机理及其数值模拟——Ⅰ.模型建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145-152.
|
[9] |
王志福, 钱永甫.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1-9.
|
[10] |
王元叶, 何青.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近底有效流速数据处理初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94-399.
|
[11] |
韩其为.
水量百分数的概念及在非均匀悬移质输沙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633-640.
|
[12] |
赵连军, 谈广鸣, 韦直林, 张红武, 江恩惠.
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计算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55-163.
|
[13] |
崔俊芳, 郑西来, 林国庆.
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63-367.
|
[14] |
孔凡哲, 芮孝芳.
处理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一种新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290-294.
|
[15] |
朱岳明, 龚道勇.
三维饱和-非饱和渗流场求解及其逸出面边界条件处理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67-71.
|
[16] |
李丹勋, 王兴奎, 禹明忠.
悬移质运动增强水流紊动强度的一个必要条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16-419.
|
[17] |
汤一波, 金忠青.
脉动压力的紊流分形特征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361-366.
|
[18] |
程年生, 朱立俊.
床面附近泥沙交换率在悬移质输沙计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3, 4(4): 274-280.
|
[19] |
程年生, 朱立俊.
泥沙扬动临界条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221-228.
|
[20] |
郭俊克, 惠遇甲.
Einstein床沙质输移理论的再研究——关于粗颗粒床沙质输沙率的计算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3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