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武周虎.
基于环境扩散条件的河流宽度分类判别准则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53-58.
doi: CNKI:32.1309.P.20111125.1632.003
|
[2] |
许文盛, 陈立, 赵德招, 刘欣桐.
Na+对河流溶解性物质解吸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37-543.
|
[3] |
武周虎, 贾洪玉.
河流污染混合区的解析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44-548.
|
[4] |
任国玉, 姜彤, 李维京, 翟盘茂, 罗勇, 马柱国.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772-779.
|
[5] |
李立青, 尹澄清, 何庆慈, 孔玲莉.
城市降水径流的污染来源与排放特征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288-294.
|
[6] |
赵勇, 裴源生, 陈一鸣.
我国城市缺水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89-394.
|
[7] |
毛战坡, 王雨春, 彭文启, 周怀东.
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34-140.
|
[8] |
朱亮.
城市环境水体生态规划问题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784-787.
|
[9] |
顾颖, 倪深海, 王会容.
中国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00-704.
|
[10] |
耿雷华, 陈霁巍, 刘恒, 钟华平.
国际河流开发给中国的启示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95-299.
|
[11] |
郭建青, 李彦, 马健, 王洪胜.
非保守示踪剂条件下的河流水质参数的确定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54-758.
|
[12] |
彭盛华, 赵俊琳, 翁立达.
GIS网络分析技术在河流水污染追踪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61-466.
|
[13] |
石海峰, 曾肇京, 张继昌.
浅谈21世纪中国城市的防洪战略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53-258.
|
[14] |
曾思育, 傅国伟.
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与集成化水管理模式的推行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81-86.
|
[15] |
郭建青, 王洪胜, 李云峰.
确定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相关系数极值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387-391.
|
[16] |
王林锁, 秦菊芳, A. B. 坦普曼.
新型截流式城市污水系统最优控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47-254.
|
[17] |
岑国平, 沈晋, 范荣生.
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41-46.
|
[18] |
何秉宇.
干旱地区河流动态水质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38-43.
|
[19] |
申献辰.
河流水质预测中的模型选择和源强估算
. 水科学进展,
1995, 6(1): 45-52.
|
[20] |
尹学良, 陈金荣.
河流断面形态问题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311-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