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新周, 陈星, 窦希萍, 赵晓冬, 夏威夷, 缴健, 许慧.
山溪性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及其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84-9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9
|
[2] |
李春晖, 孙炼, 张楠, 王烜, 蔡宴朋, 徐萌.
水权交易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307-31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6
|
[3] |
骆文广, 杨国录, 宋云浩, 陆晶.
再议水库生态环境调度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317-3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7
|
[4] |
万金红, 吕娟, 刘和平, 刘建刚, 杨志勇, 陈方舟.
1470—2008年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25-631.
|
[5] |
郭利丹, 夏自强, 王志坚.
咸海和巴尔喀什湖水文变化与环境效应对比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764-770.
|
[6] |
马向东, 孙金华, 胡震云.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66-571.
|
[7] |
胡和平, 刘登峰, 田富强, 倪广恒.
基于生态流量过程线的水库生态调度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25-332.
|
[8] |
范丽丽, 沙海飞, 吴时强, 周辉, 陈惠玲.
水库深孔挑射出流对复氧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76-180.
|
[9] |
朱永华, 夏军, 刘苏峡, 贾绍凤, 丰华丽.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49-654.
|
[10] |
肖芳, 刘静玲, 杨志峰.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以北京市六海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81-786.
|
[11] |
陈鸣钊, 丁训静, 许京怀.
用生态环境再改变理论研究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23-327.
|
[12] |
郭占荣, 荆恩春, 聂振龙, 焦鹏程, 董华.
冻结期和冻融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98-302.
|
[13] |
顾慰祖, 陆家驹, 谢民, 张汝智.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下水资源的环境同位素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26-332.
|
[14] |
陈仁升, 康尔泗, 张济世.
应用GRNN神经网络模型计算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87-92.
|
[15] |
刘国纬.
关于中国南水北调的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45-350.
|
[16] |
顾慰祖, 刘涌, 贺祥, 邓吉友, 乔茂云.
阿拉善高原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异常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333-337.
|
[17] |
何秉宇.
干旱地区河流动态水质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38-43.
|
[18] |
张家诚.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分评价问题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44-47.
|
[19] |
窦贻俭, 杨戊.
曹娥江流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60-267.
|
[20] |
华元渝, 吴京燕.
水利工程对白暨豚生态环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183-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