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苗, 龚家国, 赵勇, 赵翠平.
坡面流层流区动力学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709-71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11
|
[2] |
姚宇.
珊瑚礁海岸水动力学问题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139-15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14
|
[3] |
吴晓玲, 向小华, 牛帅, 王船海.
急缓流态交替的陡坡河道水动力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4): 564-57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4.010
|
[4] |
蒋昌波, 王刚, 邓斌, 刘易庄.
新型开孔桥墩水动力特性的PIV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383-391.
|
[5] |
向小华, 吴晓玲, 牛帅, 王船海.
通量差分裂方法在一维河网模型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6): 894-900.
|
[6] |
李光炽, 钱真.
感潮河道区间入流反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2): 266-271.
|
[7] |
姜晓明, 李丹勋, 王兴奎.
基于黎曼近似解的溃堤洪水一维-二维耦合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14-221.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019
|
[8] |
王忖, 王超.
含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流紊动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816-822.
|
[9] |
路娜, 胡维平, 邓建才, 翟淑华, 周小平, 陈效民.
引江济太对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413-420.
|
[10] |
刘稳, 诸葛亦斯, 欧阳丽, 余伟, 刘德富.
水动力学条件对鱼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12-817.
|
[11] |
黄文典, 李嘉, 邓云.
含沙水体污染物生物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35-639.
|
[12] |
陈鸣钊, 丁训静.
水体势能的大气复氧法——势能增氧生态床法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742-745.
|
[13] |
吴福生, 王文野, 姜树海.
含植物河道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56-461.
|
[14] |
范丽丽, 沙海飞, 吴时强, 周辉, 陈惠玲.
水库深孔挑射出流对复氧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76-180.
|
[15] |
李绍武, 尹振军.
无网格数值方法在结构物水动力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39-744.
|
[16] |
武道吉, 张永吉, 李圭白, 谭风训.
湍流混合动力学机理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06-709.
|
[17] |
饶群, 芮孝芳, 徐炎华, 张宇锋, 张雪英.
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10-713.
|
[18] |
邵龙潭.
相间相互作用原理与土壤水动力学基本方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605-610.
|
[19] |
张光辉.
坡面水蚀过程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95-402.
|
[20] |
曹叔尤, 方铎.
河流动力学进展
. 水科学进展,
1992, 3(4): 319-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