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青言, 陆垂裕, 郭辉, 严聆嘉, 何鑫, 吴初.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5): 694-70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5.005
|
[2] |
白晓, 贾小旭, 邵明安, 赵春雷.
黄土高原北部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期土壤水分平衡影响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109-11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11
|
[3] |
李志威, 鲁瀚友, 胡旭跃.
若尔盖高原典型泥炭湿地水量平衡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5): 655-66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5.006
|
[4] |
杨永刚, 李国琴, 焦文涛, 黄磊.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4): 529-53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4.006
|
[5] |
朱磊, 田军仓, 孙骁磊.
基于全耦合的地表径流与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322-3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03
|
[6] |
高晓东, 赵西宁, 张宝庆, 吴普特.
基于指数滤波法估算沟道根区土壤水分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84-694.
|
[7] |
刘路广, 崔远来, 王建鹏.
基于水量平衡的农业节水潜力计算新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5): 696-702.
|
[8] |
朱磊, 周清, 王康, 杨金忠.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土壤水非均匀流动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92-397.
|
[9] |
储开凤, 汪静萍.
中国水文循环与水体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68-474.
|
[10] |
代俊峰, 陈家宙, 崔远来, 何园球, 马吉刚.
不同林草系统对集水区水量平衡的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435-443.
|
[11] |
胡和平, 汤秋鸿, 雷志栋, 杨诗秀.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40-145.
|
[12] |
汤秋鸿, 田富强, 胡和平.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Ⅱ模型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46-150.
|
[13] |
秦耀东, 任理, 王济.
土壤中大孔隙流研究进展与现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203-207.
|
[14] |
詹卫华, 黄冠华.
土壤水力特性分形特征的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57-462.
|
[15] |
李春友, 任理, 李保国.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热盐耦合运动规律模拟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25-332.
|
[16] |
杨建锋.
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界面水分转化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83-189.
|
[17] |
龚元石, 李保国.
应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估算土壤水渗漏量
. 水科学进展,
1995, 6(1): 16-21.
|
[18] |
唐海行, 苏逸深, 刘炳敖.
土壤包气带中气体对入渗水流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263-269.
|
[19] |
杨金忠, 叶自桐.
野外非饱和土壤水流运动速度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4, 5(1): 9-17.
|
[20] |
秦伯强.
青海湖全新世稳定暖湿期的古水量平衡估算
. 水科学进展,
1994, 5(1): 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