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江恩惠, 张红武, 赵连军, 等.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分析[J]. 泥沙研究, 1998, (4):9-13. |
[2]
|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 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J].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14(1):1-3. |
[3]
|
张仁. 近期黄河治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 人民黄河, 199 9, 21(7):5-10. |
[4]
|
刘月兰. 黄河枯水和断流对下游河道冲淤及防洪的影响[J]. 人民黄河, 1997, 19(8):9-13. |
[5]
|
陈先德, 李雪梅, 吕光圻.黄河断流及水资源变化特点[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9, 19(1):34-37. |
[6]
|
齐璞, 孙赞盈, 茹玉英, 等. 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治理思考[J]. 泥沙研究, 1999, (4):12-19. |
[7]
|
赵业安, 郝守英. 21世纪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对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9, 24(4):351-354. |
[8]
|
齐璞.对黄河下游河道认识的突破[J]. 科技导报, 2000, (11):22-25. |
[9]
|
刘玉忠,尚全民. 从黄河96.8洪水浅谈下游治理对策[J]. 泥沙研究, 1997, (4):23-29. |
[10]
|
席家治. 黄河水资源[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6.3 2. |
[11]
|
齐璞,李世滢,刘月兰,等. 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减淤措施[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7. 104. |
[12]
|
朱晓原, 张学成. 黄河水资源变化研究[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9. 114-115. |
[13]
|
赵业安.21世纪黄河泥沙处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A]. 黄河研究会, 台湾交通大学. 第四届海峡两岸多沙河川整治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郑州, 2001. 1-12. |
[14]
|
岳德军, 侯素珍, 赵业安, 等. 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研究[J]. 人民黄河, 1996, 18(8):32-33, 40. |
[15]
|
赵业安, 潘贤娣, 樊左英, 等.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情况及基本规律[A]. 李保如. 科学研究论文集(第一集)[C].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12-26. |
[16]
|
赵业安, 周文浩, 费祥俊.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8. 174. |
[17]
|
赵业安, 潘贤娣, 李勇, 等.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量的初步研究[A]. 钱意颖. 科学研究论文集(第四集)[C].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 110-116. |
[18]
|
苏人琼, 杨勤业, 关治华, 等. 黄河流域灾害环境综合治理对策[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7. 63-64. |
[19]
|
赵业安, 潘贤娣, 李勇, 等.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量的初步研究[Z]. 郑州:黄河水利科学研究所, 1990. 1-19. |
[20]
|
钱意颖, 叶青超, 周文浩, 等. 黄河干流水沙变化与河床演变[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3. 91-95. |
[21]
|
常炳炎, 薛松贵, 张会言, 等. 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优化调度[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8. 132-152. |
[22]
|
王贵香, 赵业安. 黄河下游凌汛期河道输沙用水量的初步研究[A]. 张红武, 姚文艺. 河南省首届泥沙研究讨论会论文集[C].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5. 71-76. |
[23]
|
赵华侠, 陈建国, 陈建武, 等. 黄河下游洪水期输沙用水量与河道泥沙冲淤分析[J]. 泥沙研究, 1993, (3):57-61. |
[24]
|
齐璞, 李文学, 张原峰. 黄河下游节水减淤的高含沙输沙方式商榷[J]. 人民黄河, 1996, 18(2):15-18. |
[25]
|
费祥俊. 黄河小浪底水库运用与下游河道防洪减淤问题[J]. 水利水电技术, 1999, 30(3):1-5. |
[26]
|
张红武, 赵业安, 温善章. 论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战略地位与作用[A].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西部大开发与水资源文集[C].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59-67. |
[27]
|
蔡为武. 黄河水资源矛盾及其出路探讨[J]. 人民黄河, 1996, 18(6):54-57. |
[28]
|
温善章, 赵业安. 充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的战略措施[J]. 山西水利科技, 1994, 24(1):9-11,41. |
[29]
|
唐德善, 张阳. 治理黄河淤沙的设想[J].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1999, (3):257-263. |
[30]
|
费祥俊. 黄河下游河道高含沙水流的输沙能力分析[J]. 人民黄河, 1996, 18(2):9-14. |
[31]
|
费祥俊. 黄河下游节水减淤的高含沙水流输沙方式研究[J]. 人民黄河, 1995, 17(3):1-8. |
[32]
|
齐璞, 茹玉英, 张厚军, 等. 黄河艾山以下河道输沙能力问题[J]. 人民黄河, 1995, 17(5):6-11. |
[33]
|
茹玉英, 赵连军, 齐璞. 黄河艾山以下河道输沙能力计算分析[A]. 刘兴年, 曹叔尤.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泥沙研究[C].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 257-260. |
[34]
|
齐璞. 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的减淤效果初步研究[J]. 人民黄河, 1996, 18(9):10-16. |
[35]
|
师长兴, 许炯心. 黄河下游河槽治理方法分析[J]. 泥沙研究, 1998, (2):58-66. |
[36]
|
齐璞, 王开荣, 孙赞盈, 等.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整治问题[J]. 人民黄河, 1999, 21(11):34-36. |
[37]
|
江恩惠, 张红武, 赵连军, 等. 高含沙洪水造床规律及河相关系研究[J]. 人民黄河, 1999, 21(1):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