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吉平, 杜保佳, 盛连喜, 田学智.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 22-3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1.003
|
[2] |
孙立全, 吴淑芳, 郭慧莉, 张永东.
人工掏挖坡面侵蚀微地貌演化及其水力学特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720-7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9
|
[3] |
王忠静, 朱金峰, 尚文绣.
洪水资源利用风险适度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27-3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04
|
[4] |
李志威, 王兆印, 张晨笛, 余国安, 张康, 漆力健.
人工阶梯-深潭破坏案例与稳定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820-8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8
|
[5] |
董李勤, 章光新.
嫩江流域沼泽湿地景观变化及其水文驱动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2): 177-183.
|
[6] |
史良胜, 唐云卿, 杨金忠.
基于随机配点法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29-538.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251.016
|
[7] |
张超, 胡志根, 刘全.
梯级施工导流系统整体风险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96-402.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7.008
|
[8] |
顾文权, 邵东国.
资料缺失河道水质风险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74-79.
doi: CNKI:32.1309.P.20120104.2012.008
|
[9] |
尚倩倩, 方红卫, 府仁寿, 何国建.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起动的实验研究——Ⅰ.起动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295-300.
|
[10] |
康玲, 何小聪.
南水北调中线降水丰枯遭遇风险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44-50.
|
[11] |
刘吉平, 吕宪国, 崔炜炜.
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变化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392-398.
|
[12] |
李爱花, 刘恒, 耿雷华, 钟华平, 姜蓓蕾.
水利工程风险分析研究现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53-459.
|
[13] |
李春杰, 任东兴, 王根绪, 胡宏昌, 李太兵, 刘光生.
青藏高原两种草甸类型人工降雨截留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769-774.
|
[14] |
韩龙喜, 陈丽娜.
可降解的地表水污染物随机游走改进模式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689-694.
|
[15] |
黄文典, 李嘉, 邓云.
含沙水体污染物生物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35-639.
|
[16] |
王新平, 肖洪浪, 张景光, 李新荣, 康尔泗.
荒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的水文物理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592-598.
|
[17] |
肖羽堂, 许建华, 吴鸣.
天然水温对生物修复污染水源除NH4+-N效果的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01-205.
|
[18] |
刘凌, 陆桂华.
含氮污水灌溉实验研究及污染风险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13-320.
|
[19] |
刘凌, 崔广柏.
吸附对土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01-407.
|
[20] |
陈凤兰, 王长新.
施工导流风险分析与计算
. 水科学进展,
1996, 7(4): 361-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