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健峰, 王玉宝, 吴普特.
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3): 452-46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3.017
|
[2] |
蒲俊兵, 李建鸿, 吴夏, 袁道先, 张陶.
热分层效应控制的水库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4): 561-56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4.010
|
[3] |
邓文平, 余新晓, 贾国栋, 李亚军, 刘玉洁.
北京西山鹫峰地区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42-650.
|
[4] |
杨玉忠, 吴青柏, 贠汉伯.
北麓河多年冻土区降水及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6): 778-785.
|
[5] |
张东, 黄兴宇, 李成杰.
硫和氧同位素示踪黄河及支流河水硫酸盐来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418-426.
|
[6] |
冯芳, 李忠勤, 金爽, 冯起, 刘蔚.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降水δ18O和δD 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34-641.
|
[7] |
刘光生, 王根绪, 孙向阳, 高洋.
多年冻土区风火山流域降水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621-627.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03
|
[8] |
章斌, 郭占荣, 高爱国, 袁晓婕, 李开培, 马志勇.
用氢氧稳定同位素评价闽江河口区地下水输入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39-548.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251.019
|
[9] |
陈皓锐, 黄介生, 伍靖伟, 杨金忠.
灌溉用水效率尺度效应研究评述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872-880.
|
[10] |
王涛, 包为民.
同位素信息确定Philip入渗模型稳定入渗率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479-483.
|
[11] |
董志文, 李忠勤.
天山高山区与郊区降水中颗粒物特征的比较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7-14.
|
[12] |
孟玉川, 刘国东.
长江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327-334.
|
[13] |
王永森, 陈建生, 汪集旸, 童海滨, 陈亮.
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理论关系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04-208.
|
[14] |
孙立群, 胡成, 陈刚.
TOPMODEL模型中的DEM尺度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99-706.
|
[15] |
童海滨, 陈建生, 汪集旸.
河道水体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微分方程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4): 552-557.
|
[16] |
董斌, 崔远来, 李远华.
水稻灌区节水灌溉的尺度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33-839.
|
[17] |
田立德, 姚檀栋, 沈永平, 杨梅学, 叶柏生, Atusi. NUMAGUTI, Maki TSUJIMURA.
青藏高原那曲河流域降水及河流水体中氧稳定同位素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06-210.
|
[18] |
顾慰祖, 刘涌, 贺祥, 邓吉友, 乔茂云.
阿拉善高原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异常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333-337.
|
[19] |
王宗太.
乌鲁木齐河大西沟小冰期(盛)以来的径流变化
. 水科学进展,
1993, 4(4): 260-267.
|
[20] |
曲耀光, 刘凤景.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转化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1, 2(4): 244-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