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薛万云, 吴时强, 吴修锋, 戴江玉, 杨倩倩, 王芳芳.
刚性植被区域床面泥沙起动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849-85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06
|
[2] |
马志敏, 邹先坚, 赵小红, 许明, 陶维亮.
基于B超成像的泥沙起动流速测量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59-6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08
|
[3] |
李彦彦, 王建, 周晓华, 白世彪, 曹光杰.
流速断面法在长江古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295-301.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8.022
|
[4] |
尚倩倩, 方红卫, 府仁寿, 何国建.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起动的实验研究——Ⅰ.起动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295-300.
|
[5] |
方红卫, 尚倩倩, 府仁寿, 何国建.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起动的实验研究——Ⅱ.起动流速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301-306.
|
[6] |
魏俊峰, 陈洪涛, 刘鹏霞, 李荣华, 于志刚.
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107-112.
|
[7] |
倪志辉, 宋志尧.
近底层潮流速分布模式比较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89-94.
|
[8] |
刘同宦, 郭炜, 詹磊.
90°支流入汇区域时均流速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485-489.
|
[9] |
易雨君, 王兆印, 陆永军.
长江中华鲟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4): 538-543.
|
[10] |
李锦秀, 禹雪中, 幸治国.
三峡库区支流富营养化模型开发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777-783.
|
[11] |
周家俞, 陈立, 叶小云, 吴门伍, 黄荣敏.
泥沙影响流速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06-510.
|
[12] |
沈志良.
长江氮的输送通量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52-759.
|
[13] |
李一平, 逄勇, 陈克森, 彭进平, 丁玲, 金鹰.
水动力作用下太湖底泥起动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70-774.
|
[14] |
丁晶, 王文圣, 赵永龙.
长江日流量混沌变化特性研究——Ⅱ相空间嵌入维数的确定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12-416.
|
[15] |
丁晶, 王文圣, 赵永龙.
长江日流量混沌变化特性研究——Ⅰ相空间嵌入滞时的确定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07-411.
|
[16] |
陈立, 崔承章, 谢葆玲.
长江芦家河浅滩段石泓大开挖方案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41-344.
|
[17] |
洪大林, 朱立俊, 缪国斌, 唐存本.
松性土新开挖河道动床冲刷模型设计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59-63.
|
[18] |
芮孝芳, 姜广斌, 程海云.
考虑回水顶托影响的水位预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24-129.
|
[19] |
黄才安.
考虑起动概率的无粘性均匀沙起动条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378-383.
|
[20] |
胡四一, 宋德敦, 吴永祥, 崔信民, 邹鹰, 沈福新, 王银堂, 戴星.
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
. 水科学进展,
1996, 7(4): 283-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