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侯精明, 张兆安, 马利平, 张大伟, 向立云, 汪煜, 李继成.
基于GPU加速技术的非结构流域雨洪数值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4): 567-57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4.008
|
[2] |
王艳艳, 王静, 胡昌伟, 刘浏, 俞茜.
太湖流域应对特大洪水防洪工程效益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6): 885-89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6.008
|
[3] |
卢程伟, 周建中, 江焱生, 何典灿.
复杂边界条件多洪源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4): 514-5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4.007
|
[4] |
王雪松, 陈曦, 马洪超, 谢永生.
赣北红土区工程堆积体坡面水动力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412-4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09
|
[5] |
陈文龙, 宋利祥, 邢领航, 张文明, 周建中.
一维-二维耦合的防洪保护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6): 848-855.
|
[6] |
陆桂华, 马倩.
太湖水域“湖泛”及其成因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38-442.
|
[7] |
郁亚娟, 王连生, 郭怀成, 王斌.
淮河(江苏段)水体SVOC浓度水平及经济损失评估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74-78.
|
[8] |
刘国纬, 沈国昌.
中国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151-159.
|
[9] |
刘宁.
泛流域的出现及认识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10-816.
|
[10] |
张维然, 王仁涛.
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70-874.
|
[11] |
李继清, 张玉山, 王丽萍, 纪昌明.
应用最大熵原理分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风险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26-630.
|
[12] |
翟金良, 邓伟, 何岩.
洪泛区湿地生态环境功能及管理对策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203-208.
|
[13] |
袁汝华.
防洪安全建设中的移民建镇布点方法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763-767.
|
[14] |
丁大发, 石春先, 宋红霞, 李占松, 杨振立.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计算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50-455.
|
[15] |
涂燕宁, 肖焕雄.
水电工程经济评价的不确定性及其研究现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125-129.
|
[16] |
黄振平, 沈福新, 朱元甡, 王道席.
基于雨洪预报信息的防洪决策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499-503.
|
[17] |
傅湘, 纪昌明.
洪灾损失评估指标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32-435.
|
[18] |
姜文来.
水资源价值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4): 424-428.
|
[19] |
应强, 孔祥柏.
非等长淹没丁坝群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214-220.
|
[20] |
刘舒舒, 文康.
泛区洪水演进的一种简单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5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