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万光, 李成振, 姜彪, 刘盈斐.
水库群供调水系统实时调度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128-13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14
|
[2] |
黄小燕, 张明军, 贾文雄, 王圣杰, 张宁.
中国西北地区地表干湿变化及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151-159.
|
[3] |
胡春宏, 王延贵, 张燕菁, 史红玲.
中国江河水沙变化趋势与主要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524-532.
|
[4] |
刘桂卫, 黄海军, 丘仲锋.
大风浪影响下海域泥沙输运异变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701-707.
|
[5] |
常静, 刘敏, 李先华, 余婕, 林啸, 王丽丽, 高磊.
城市路面径流重金属固液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714-720.
|
[6] |
陈永灿, 付健, 刘昭伟, 程香菊, 朱德军.
三峡大坝下游溶解氧变化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26-530.
|
[7] |
徐东霞, 章光新, 尹雄锐.
近50年嫩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16-421.
|
[8] |
杜军, 边多, 鲍建华, 拉巴, 路红亚.
藏北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786-791.
|
[9] |
朱伟, 夏霆, 姜谋余, 赵联芳.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36-744.
|
[10] |
郑德凤, 王本德, 年廷凯.
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模糊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20-725.
|
[11] |
李庆国, 陈守煜.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支持向量机的回归预测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41-746.
|
[12] |
韩龙喜, 计红, 陆永军, 莫诗平.
河道采沙对珠江三角洲水情及水环境影响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85-690.
|
[13] |
崔伟中.
珠江河口水环境时空变异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472-478.
|
[14] |
周维博, 李佩成.
我国农田灌溉的水环境问题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413-417.
|
[15] |
王国利, 周惠成, 杨庆.
基于DRASTIC的地下水易污染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73-179.
|
[16] |
徐贵泉, 褚君达, 吴祖扬, 陈庆江.
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375-380.
|
[17] |
李兰.
水环境逆边界逆动态混合控制精确算法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7-13.
|
[18] |
曾光明, 卓利, 钟政林, 张盼月, 李新民.
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8, 9(3): 212-217.
|
[19] |
邱林, 陈守煜, 聂相田.
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8, 9(3): 258-264.
|
[20] |
窦贻俭, 杨戊.
曹娥江流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60-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