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苗, 龚家国, 赵勇, 赵翠平.
坡面流层流区动力学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709-71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11
|
[2] |
张鹏, 杨胜发, 胡江, 陈阳, 幸韵.
明渠湍流涡运动尺度分布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91-9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12
|
[3] |
尹则高, 赵强, 曹先伟.
水气混合洞塞泄流溶解氧输移扩散的数值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410-417.
|
[4] |
徐建新, 郝志斌, 蒋晓辉, 高峰, 商崇菊.
区域水资源系统动力学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519-524.
|
[5] |
王刚, 李海, 季顺迎, 岳前进, 吕和祥.
基于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的海冰热力-动力数值模式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4): 523-530.
|
[6] |
吴福生, 王文野, 姜树海.
含植物河道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56-461.
|
[7] |
唐学林, 钱忠东, 吴玉林.
二阶双系数动态亚格子应力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50-55.
|
[8] |
储训, 牛权.
拟序结构下空泡近壁区运动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291-295.
|
[9] |
李炜, 姜国强, 张晓元.
横流中圆孔湍射流的旋涡结构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76-582.
|
[10] |
邵龙潭.
相间相互作用原理与土壤水动力学基本方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605-610.
|
[11] |
顾强生, 施斌, 谢能刚.
水利经济系统运行评价指标的动力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578-582.
|
[12] |
华祖林.
湍流模型在环境水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403-412.
|
[13] |
李玲, 李玉梁.
应用基于RNG方法的湍流模型数值模拟钝体绕流的湍流流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357-361.
|
[14] |
谭维炎.
浅水动力学的回顾和当代前沿问题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3): 296-303.
|
[15] |
吴浩云.
杭嘉湖地区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3): 265-268.
|
[16] |
黄岁樑.
不同粒径泥沙共存吸附动力学模式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2): 138-143.
|
[17] |
杨志峰, 周雪漪, 许协庆.
潮汐环境中垂向湍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1993, 4(1): 23-29.
|
[18] |
谭维炎, 胡四一.
计算浅水动力学的新方向
. 水科学进展,
1992, 3(4): 310-318.
|
[19] |
曹叔尤, 方铎.
河流动力学进展
. 水科学进展,
1992, 3(4): 319-325.
|
[20] |
王兆印, 黄金池, 刘树棠.
高含沙分层流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2, 3(2): 96-103.
|